卓孝梅:帶領家人參加革命 沖鋒在前不怕犧牲
來源:泉州晚報 發布時間:2021-12-16 10:11
卓孝梅(1919-1949年),南安市翔云鎮福庭村人。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參加翔云鄉反“三征”運動、“4·26”翔云解放斗爭等,表現突出。1949年5月5日,國民黨縣政府自衛隊入侵翔云鄉,卓孝梅帶領游擊隊員追擊敵人,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0歲。

卓孝梅烈士畫像

人物簡介 

卓孝梅(1919-1949年),南安市翔云鎮福庭村人。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參加翔云鄉反“三征”運動、“4·26”翔云解放斗爭等,表現突出。1949年5月5日,國民黨縣政府自衛隊入侵翔云鄉,卓孝梅帶領游擊隊員追擊敵人,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0歲。

□記者 黃寶陽 通訊員 潘新法 文/圖(除署名外)

翔云鎮將福庭革命暴動址建成紅色教育基地(翔云鎮 供圖)

卓孝梅烈士墓

翔云鎮是中國共產黨在南安較早活動和建立黨組織的鄉鎮之一,也是安南同邊區地下斗爭游擊隊的根據地之一。翔云鎮的福庭村,地處南安、安溪、同安交界處,地勢險要、山林茂盛,是游擊隊活動的較好場所,烈士卓孝梅,就出生在福庭村這片革命熱土。

卓孝梅自幼聰明好學,念了六七年私塾,在當地被視為小知識分子,有時老師有事,還讓他代授課。他為人忠厚誠實,樂于助人,鄰里鄉親遇到困難,都盡力幫助,深受鄉親們喜愛。

卓孝梅長大后與父親一起務農,農閑時也當石匠,掙些工錢貼補生計。卓孝梅一家勤勞儉樸,家庭經濟本不困難,但國民黨保甲長、鄉長們攤派壯丁谷、錢糧谷、保甲費等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令他家喘不過氣來。

有壓迫的地方就有反抗。1948年,在中共翔云區工委的領導下,中共福庭黨小組成立了,并根據上級黨委指示,在福庭村廣泛發動黨員、群眾購槍,建立武工隊,進行反征兵、反征糧、反征稅的反“三征”運動。卓孝梅三兄弟和父母都踴躍參加反“三征”運動,同年,卓孝梅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他的影響下,隨后,他三弟也加入黨組織,次年,他二弟也參加抗征隊、武工隊,堪稱革命家庭。

當時嚴重缺槍少彈,為了爭取斗爭主動權,當黨組織發動捐款購買武器彈藥時,卓孝梅積極帶頭捐款,還到安溪龍門找他姑母借了一支步槍,自帶武器參加抗征隊。為避免適齡青年被抓丁,卓孝梅組織青年們夜間集中睡在一起,自己則在福庭坑尾炮樓通宵放哨,保護青年和老百姓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1949年4月26日,在中共安南同臨時縣工委、翔云區工委的領導下,安南同游擊隊匯合翔云區、東田鄉武工隊和群眾武裝人員,攻打翔云鄉公所,而后進入福庭,全殲福庭國民黨反動武裝。戰斗中,卓孝梅總是沖鋒在前,表現突出。戰斗結束后,武工隊奉命參與解放安溪官橋和縣城的斗爭,卓孝梅受命鎮守福庭村。

當年5月5日,國民黨縣政府自衛隊再次入侵翔云鄉,與駐守福庭村的安南同邊區游擊大隊發生激戰,奉命鎮守炮樓的卓孝梅,率領游擊隊員沖出炮樓追擊殘敵,與敵人展開激戰。追擊過程中,卓孝梅不幸頭部中彈,英勇犧牲,年僅30歲。如今,炮樓已不存在,但老一輩翔云人,仍能準確地說出卓孝梅犧牲的地點,“就在村道上離卓孝梅烈士陵墓僅兩三百米遠的塔仔格山上。”站在村道上,福庭村村委委員卓桂元指著不遠處的山頭說。

“我爺爺犧牲的時候,我爸爸才5歲,我姑姑3歲,當時還不懂事,后來才在老一輩革命工作者的口中,得知我爺爺的事跡。”卓孝梅的孫子卓長虹說,從記事起,每年清明節,村里都會組織中小學的學生到爺爺的烈士紀念陵墓祭掃,并請村里的老同志到學校宣講爺爺的革命事跡,他也是通過這個機會,跟其他同學一起了解到爺爺的英勇事跡,大家都深受感動。

【責任編輯:賴閩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