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精準監督點題推動 打通服務中小企業“最后一公里”
來源:泉州通客戶端 發布時間:2021-12-11 09:56

“現在有了幫辦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主動靠前幫忙代辦,一個多小時就把變更經營范圍這個事辦下來了,為我們節約了很多時間。”近日,記者跟隨泉港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回訪泉州德立化工有限公司時,該公司董事長李祎山對泉港區中小企業幫辦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辦事服務和效率連連點贊。

企業給泉港區中小企業幫辦服務中心送錦旗(許雅玲 攝)

專題調研點題推動

設立幫辦服務中心

經過多年的發展,泉港區石化產業形成了良好的產業鏈生態。作為石化產業鏈下游的中小型企業,泉州德立化工有限公司于2003年落地泉港,從生產服裝面料的膠黏劑起家,生產經營范圍不斷擴大。如今,動態發展的產品線,與十多年前企業成立時注冊備案的經營范圍有了出入。

“2003年去辦理營業執照經營范圍的時候,行業命名比較模糊,加上筆誤把噴膠棉用膠寫成噴膠棉。現在為了準確辨識產品、規范生產經營范圍,我們就想去變更下企業的生產經營范圍。”李祎山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企業為了變更生產經營范圍曾跑了兩趟泉港區行政服務中心,但因為不清楚流程,都沒有順利辦下來。

泉港區紀委監委主要領導在區行政服務中心開展專題調研(林冠忠 攝)

李祎山反映的辦事過程中的痛點問題,被前來走訪調研的泉港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記錄了下來。據泉港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鄭燕金介紹,今年以來,他們通過微信平臺、走訪企業、基層調研等途徑向社會廣泛征集辦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先后召開5次座談會,面對面征求企業、職能部門、特約監察員等社會群體的意見建議。

“我們發現,對重點企業實行的是專班服務,但對中小企業這塊如何開展保姆式服務,當時還沒有好的措施舉措,外來的中小微企業因不熟悉地方情況,不知道如何辦事、找誰咨詢。”鄭燕金說,針對這種情況,區紀委監委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專題調研點題推動區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中小企業幫辦服務中心,全程免費向企業提供咨詢服務、幫助辦理各項審批手續。同時,區紀委監委監督專班會同區營商辦、行政服務中心、市場監管局等部門跟進督促協調,共同協商推進幫辦服務中心建設。與此同時,區行政服務中心同向發力,統籌全區涉企服務職能等資源要素,于8月23日設立中小企業幫辦服務中心。據泉港區行政服務中心主任郭東玲介紹,中小企業幫辦服務中心配備3名專職工作人員,為企業提供業務咨詢、審批辦件等全天候幫辦服務,對項目建設涉及的審批事項實行全程代辦,打破以往企業“找窗口辦事”的傳統形態。截至目前,共梳理企業一件事套餐130件,為210家企業提供了幫辦代辦服務。

建立“1+5+N”機制

推動政企良性互動

中小企業幫辦服務中心設立后,李祎山再次走進區行政服務中心辦理生產經營范圍變更手續。在工作人員的幫辦服務下,變更手續一個多小時便完成了。深切感受到營商環境在不斷變好的李祎山給中小企業幫辦服務中心送來了一面錦旗:“服務企業,高效快捷。”這八個字也是很多泉港區中小企業的感受。今年以來,泉港區紀委監委堅持問題導向,探索建立“1+5+N”清單式督查機制,派單、督單、收單“三步走”,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建立健全項目建設綜合協調機制,全力服務保障,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

泉港區紀委監委監督專班會同區營商辦、行政服務中心等部門座談推動落實。(許雅玲 攝)

“1”即由區營商辦負責項目建設存在問題的梳理匯總、綜合協調,梳理派單給相關責任單位,實行月通報制度,督促抓好整改落實;“5”指紀檢監察機關成立5個監督專班小組,對重難點等需要攻堅的項目進行督辦,每周一通報,督促職能部門限時辦結完成階段任務;“N”指相關職能部門負責落實職責范圍內的各項具體任務,通過開設“護航發展”微信專欄,及時報送進展情況,推動各部門齊抓共管。

目前,泉港區紀委監委運用“1+5+N”清單式督查機制,已督促相關部門整改問題58個,推動實現“交房即交證”、云服務助企招工、中小企業保姆式服務等多項工作,并梳理典型案例匯編入冊,獲得企業好評。

泉港區紀委常委、監委委員陳惠旺表示,下一步,區紀委監委將繼續發揮監督者和推動者的雙重作用。“對事,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從窗內到窗外,從線下到線上,針對性地選取項目開展體驗式督查、點穴式督導、點題式整治等系列措施,多維度打通堵點、難點、痛點,提升監督治理效能的‘硬實力’。對人,我們將樹好激勵和約束并重的監督導向,推動共建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營商‘軟環境’,從而雙向護航政企發展共贏、良性互動。”

記者:許雅玲

通訊員:陳培賢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