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施世綸
來源:福建省紀委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1-11-13 10:35


施世綸(1659年—1722年),字文賢,號潯江,晉江龍湖人,靖海侯施瑯之子,清朝著名的清官。曾任泰州知州、揚州知府、江寧知府,湖南、安徽布政使、太仆寺卿、順天府尹、左副都御史、漕運總督。在民間素有“施青天”之稱。


康熙曾說:“操守果廉……委以錢谷之事,則相宜耳”,意思是說,我深知施世綸為官非常廉潔,將錢糧這類事交給他最為合適。施世綸的為官歷程,主要也是與錢糧打交道,任職期間卻一塵不染。對于中飽私囊者,他下令“立杖轅門,耳箭示眾”。


任泰州知州時,欽差大臣帶了一幫監督河堤工程隨員,有人品行不端,倚仗權勢,為禍民眾,本地百姓和官員敢怒不敢言。施世綸不畏權貴,將這名禍害百姓的隨員拿下問罪,并告誡欽差,如果其隨行人員再騷擾村民百姓,一定給予重罰,百姓贊嘆不已。


據《泉州府志》記載,施世綸“聽斷訟獄,摘發如神。他郡有疑案不決者,輒移鞠之。”他處事辦案常能靈活運用,以智取勝。在江都的某次斷案中,一官吏收取重犯賄賂,假意要幫忙,卻在刑場上出爾反爾,被施世綸當場識破,立即嚴加懲治。所以江都才流傳一句話:“關節不到,有閻羅施老”。


施世綸任江寧知府時,“不侮鰥寡,不畏強御”,離任時,一萬余名百姓來府衙前乞求他留任,挽留不成,便每人出一文銅錢,建雙亭于府衙前,名“一文亭”,以表達對這位父母官的感念。


施世綸在全國各地為官,一生“兩袖清風”,但不忘宗族情誼,祖宗恩德。他參與了《施氏族譜》的編寫,還親自修制了二十六條族約。族約中關于孝順父母、和睦兄弟、誠信守法、勤儉清廉、扶危濟困、知禮明義等品行方面,對族人有嚴格、甚至嚴苛的約束。這些族約代代相傳,至今仍深深影響著施氏族親。(晉江市紀委監委)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