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鎮(zhèn)位于江蘇省高郵市,前些日子,我隨父親來到周山。我本以為,周山,就是當?shù)氐囊蛔健?/span>
到了周山,我才發(fā)現(xiàn)這里并沒有山。不過,父親仍堅持說:“走遍周山,尤其到了周山烈士陵園,你會發(fā)現(xiàn)周山其實是群山……”
原來,周山是當?shù)匾晃涣沂康拿郑?zhèn)子是以革命烈士名字命名的。走進周山烈士陵園,瞻仰周山烈士紀念碑,上面刻著幾個大字“周山烈士永垂不朽”。
周山,原名周中奎,1917年出生,浙江普陀人。1936年2月,周山加入了中共領導的上海職業(yè)界救國會,參加抗日集會及示威游行。“八·一三”上海抗戰(zhàn)爆發(fā),他積極參加抗日救護隊,經(jīng)常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淞滬會戰(zhàn)上海淪陷后,周山奉命撤至皖南屯溪,繼而加入了新四軍。
1938年春,周山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不久便擔任軍政治部組織部統(tǒng)計干事。周山冷靜謹慎,上級指派的任務他總能出色完成。1939年秋,周山奉命送密電碼到蘇北,遂被留在挺進縱隊擔任保衛(wèi)部長。翌年初夏,陳毅和葉飛派他和陳同生代表新四軍去泰州和國民黨魯蘇皖區(qū)游擊總指揮李明揚、副總指揮李長江談判,竟然遭到扣押。周山毫不畏懼,大義凜然地闡述了新四軍抗日主張,要求停止國共摩擦,合力抗日。
1941年至1946年春,周山轉到地方工作,先后任中共蘇中三地委社會部長兼公安處長,三地委、二地委組織部長,蘇中區(qū)黨委委員、社會部長,蘇中行政公署公安局長等職。其間,他率工作隊在柳堡鄉(xiāng)開展“三三制”政權試點,其經(jīng)驗推行至蘇中地區(qū)。
1946年,國民黨反動派發(fā)起全面內戰(zhàn)。新四軍被迫北撤,周山奉命留在蘇中堅持斗爭。10月上旬,高郵、寶應等縣相繼失守,11月24日,他去國民黨軍隊重點“清剿”的高郵界首區(qū)周家垛部署反“清剿”斗爭,遭到國民黨二十五師兩個連和“還鄉(xiāng)團”的圍追堵截,在突圍中犧牲,年僅29歲。為紀念周山烈士,高郵人民解放后特設周山區(qū),后改為周山人民公社,即今周山鎮(zhèn)。
為有犧牲多壯志。據(jù)《江蘇省烈士英名錄》和《高郵縣志》記載,周山這片熱土上共有200多名革命先烈長眠于此。為緬懷烈士,周山鎮(zhèn)還有一些村莊是以革命烈士英名命名的——
志光,原名陳春園,1923年出生。他學生時代正逢“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故改名志光,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在一場保衛(wèi)政府機關的戰(zhàn)斗中,志光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0歲。
周坤,原名周國良,1924年出生。1944年報名參加抗日軍隊,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6年11月,周坤在周家垛戰(zhàn)斗中突圍,在與組織失聯(lián)后繼續(xù)從事地下斗爭。1948年,他和母親薛玉珍在家中遭敵包圍,終因寡不敵眾被捕。母子均遭嚴刑拷打,并被殺害。周坤就義時年僅24歲。
……
周山烈士陵園還有一座呂家垛戰(zhàn)斗烈士紀念碑。1942年12月28日,新四軍六師十八旅五十二團三營一排經(jīng)過呂家垛,遭到日寇圍追堵截,戰(zhàn)士們浴血奮戰(zhàn),直至壯烈犧牲。有42位無名烈士遺骸合葬于此。他們拋頭顱灑熱血,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
一園忠烈,滿目英豪。這里聚攏著中華民族共御外敵的不屈氣節(jié)、視死如歸的英雄魂魄和舍生取義的忠烈情懷,這里是民族寶貴精神遺產(chǎn)的存放地。
漫步在周山這片紅土地上,我總感覺身邊有山,腳下有山,而且漸漸地在心中有了一個新的高度,那是一種無法用尺丈量的心靈的高度。(周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