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泉烈士
人物簡介
沈玉泉(1910—1935年),化名老楊、楊道平、馬路楊,長汀縣人。早年當過建筑工人,曾任福建省防軍第二混成旅郭鳳鳴部士兵、連長。1929年紅四軍解放長汀縣城時參加紅軍。后調廈門,1930年參加省委領導的“5·25”破獄和“7·25”攻打鹽稅局斗爭。不久調任莆田紅軍團長。1931年6月往惠安組建中共惠安縣委,任書記。同年9月,調廈門任中共廈門中心市委常委,負責職工部兼兵委。1932年7月調漳州,先后任中共漳州市委書記、漳州中心縣委書記。1934年7月調安溪任中國工農紅軍閩南游擊隊第二支隊副支隊長。一直在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蘇區堅持游擊戰爭。1935年8月28日,在永春達埔犧牲。
□記者 謝偉端 通訊員 陳喜娟/文 安溪縣委史志室/供圖
沈玉泉廈門破獄事件示意圖
“七·七”會議會址—金谷河山
沈玉泉,1910年生。他當過建筑工人,后為郭鳳鳴部士兵,直至升任連長。1929年3月,紅四軍打敗國民黨福建省防軍第二混成旅,擊斃旅長郭鳳鳴;繼之進占長汀縣城。沈玉泉加入紅軍隊伍。此后,他從閩西調到廈門,1930年參加中共福建省委領導的“5·25”破獄和“7·25”攻打鹽稅局的斗爭。惠安暴動前夕,他往惠安部署暴動軍事行動,而后調任莆田紅軍團長。1931年6月初,復調惠安,組建中共惠安黨團縣委機構,任縣委書記,著手恢復惠安工作,建立游擊隊。同年9月,奉命調返廈門,任中共廈門中心市委常委,負責職工部兼兵委。
1932年7月,沈玉泉調往漳州,任中共漳州市委書記;10月,成立中共漳州中心縣委,任中心縣委書記;1933年1月,調回廈門中心市委負責職工工作。
1933年11月,沈玉泉被派往泉州工作。1934年5月,中共廈門中心市委為加強對泉州特支的領導,派沈玉泉任特支書記。7月,泉州特支并入中共晉南縣委。夏秋間,沈玉泉調到安溪,任中國工農紅軍閩南游擊隊第二支隊副支隊長。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敵人加緊圍攻安南永德蘇區和游擊隊。他們在圍剿的同時,加緊搜羅叛徒,分化瓦解革命力量。為應付日益嚴重的時局,中共安溪中心縣委于1935年7月7日召開緊急擴大會議,提出“鞏固組織、開辟新區”的任務,決定把紅二支隊化整為零,分散活動,沈玉泉帶領30多人,開赴永春達埔一帶,開辟永德游擊區。
敵人偵知“七·七”會議情況后,對游擊隊圍追堵截,國民黨十六旅還發布禁令,凡與游擊隊接觸、報信及給予資助者,均“立處死刑”;設立所謂自新事務所,關押革命者家屬;對游擊隊出沒的山村,焚毀民居,強行移民并村。1935年8月,敵人在達埔一帶大肆燒殺搶掠,并強迫2000余民工砍伐山林,妄圖使游擊隊無隱蔽之所。28日晚,沈玉泉在達埔的一條山溝里慘遭叛徒暗殺,犧牲時年僅2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