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反腐敗斗爭基本方針和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重要方略。五年來,泉州市紀委監委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領會一體推進“三不”的重要戰略意義,不斷探索貫通融合的有效載體,持續釋放“不敢腐”的強力震懾、織密壓實“不能腐”的制度機制、筑牢繃緊“不想腐”的思想之基,全面提升治理腐敗效能,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相統一。
始終保持反腐高壓態勢
強化“不敢腐”的震懾
“泉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隊原支隊長、三級高級警長肖珍懷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永春縣公安局四級高級警長李志恩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今年來,泉州市紀委監委先后發布多則審查調查信息,這是泉州市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斗爭,持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的生動體現。
2019年,市委巡察組巡察泉州銀行期間,巡察干部走訪窗口大堂等一線摸查線索。(莊志陽 攝)
“用‘不敢’為‘不能’‘不想’創造條件、提供基石,實現‘以一域服務全局’的整體效果。”泉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傅藏榮指出,全面從嚴治黨首先要從政治上看,深刻認識一體推進“三不”的時代性和政治性,堅持系統觀念,抓住主題主線,以懲治腐敗、高壓震懾為突破口,把正風肅紀反腐不斷引向深入。
金針去痼疾,猛藥起沉疴。泉州市紀委監委始終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行賄受賄一起查,堅決有效懲治腐敗,持續強化監督的系統性、協同性、整體性,緊盯重點人、重點事、重點領域,精準發現問題,有腐必反、有貪必肅。
2021年,南安市紀檢監察干部分析研判有關問題線索。(黃文彪 攝)
五年來,全市立案8623件,其中處級干部141件,黨紀政務處分8140人,移送檢察機關366人,處理行賄人員85人。
在有力震懾和政策感召下,全市473人主動投案或交代問題。強化政治監督,扎實推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監督執紀問責工作走深走實,立案查處146人。
重拳反腐的同時,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的“天網”也越織越密。據介紹,泉州市紀委監委堅持一體推進追逃防逃追贓,追回在逃人員89人、贓款2150.8萬元,2018年以來無新增出逃境外的監察對象。
不斷提升以案促改效能
扎牢“不能腐”的籠子
“市高級技工學校原副校長辜志勇伙同他人套取緊缺技術工種免費技能培訓補助資金,濫用職權造成資金流失。”
今年7月,針對查處案件中暴露的技校培訓領域出現虛假培訓、套取經費等問題,泉州市紀委監委咬住“責任”二字,分別向市人社局黨組、市高級技工學校發出紀檢監察建議書,就辜志勇案提出案后整改建議。督促推動市人社局對全市13所技校培訓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開展檢查,形成“1+N”,即“一套系統”+常態化專項檢查、引入第三方監管、公布黑白名單等“N個方式”的制度體系。
“整改不能只是就案說案、就事論事,必須往深里挖、往實里做。”泉州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五年來,泉州市紀委監委堅持把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作為發揮“三不”綜合功效重要的一環,由點及面、觸類旁通,協同推進辦案、整改、治理,努力做到“查處一個案件,解決一類問題,完善一套制度”。
2021年,鯉城區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接待市、區兩級政法系統隊伍參觀學習。(林娉婷 攝)
據悉,在嚴查腐敗案件的同時,泉州市紀委監委堅持以“案”為基礎,以“促”為關鍵,以“改”為目標,深入查找案件背后的制度漏洞、責任缺位、治理短板,打通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教育整改等環節,形成貫通協同的工作機制,通過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形成政治生態分析報告、持續跟蹤指導等方式,推動以案促改規范化、常態化,最大限度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本效能。
五年來,全市出臺紀檢監察建議工作實施辦法和改進措施,共制發紀律檢查建議書、監察建議書、紀檢監察建議書“三書”620份,有力推動完善國土規劃、行政審批、國資管理等方面權力監督和制約機制,促進健全剛性制衡、可防可控的管理體制和監管制度,將權力尋租空間壓至最小。
持續推進紀法情理有機融合
增強“不想腐”的自覺
“很難相信今天站在被告席上的人曾經也是一名法院公職人員,他腐敗墮落的軌跡令人唏噓,也深深警示了我們。”前不久,南安市紀委監委駐市法院紀檢監察組組織110名法院干警集中收看庭審直播,法官助理洪振坦深受震撼、有感而發。
像這樣利用身邊人身邊事“活教材”開展警示教育的場景,在泉州各地已成常態。
2020年,泉州市某受賄案遠程庭審現場。(黃云鶯 攝)
治病于初萌,防患于未然。近年來,泉州市紀委監委抓住“不想腐”這個根本落腳點,堅持將“治未病”的理念貫穿于監督執紀全過程,引導他律逐步走向自律,努力實現“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升華。
“抓早抓小已成為常態。”泉州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過建立領導干部動態廉政檔案、精準運用“四種形態”、開展廉政宣傳教育等方式,五年來,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30656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占比連續三年上升。
2017年,市紀委、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聯合啟動“親清潤泉商 促進兩健康”系列宣傳教育活動現場。(莊志陽 攝)
一體推進“三不”,必須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并重。為此,泉州市紀委監委協助市委出臺容錯糾錯和誣告澄清保護制度,為305名黨員干部澄清問題,制度化開展受處分人員回訪教育2094人次,讓干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警示教育,是筑牢“不想”思想堤壩的有力一招。這些年來,泉州市紀委監委突出關口前移,深入剖析違紀違法問題和典型案例,組織拍攝6部警示教育片,分級分類組織“零距離”旁聽庭審、“浸入式”實地參觀、“互動型”專題課堂等警示教育活動9639場,覆蓋黨員干部55萬人次。
泉州四個市級家風家訓館之一——閬湖博物館(林偉彬 攝)
文化的力量,無形而有質,溫潤而持久。在從嚴肅紀反腐的同時,泉州市紀委監委注重用孝廉“因子”提升廉潔文化吸引力、感染力,充分發揮“一網一微一刊”正風反腐宣教主陣地作用,立體化挖掘閩南孝廉文化資源,出版《溫陵清官史話》《在好家風中行走——追尋泉州家風故事》等廉潔教育書籍,打造以“一鎮一孝廉”活動、四個家風家訓館和五條家風研學線路等為主體的廉潔教育“海絲品牌”,厚植廉潔文化土壤,增強“不想腐”的自覺。
泉州市紀委監委整合編印的家風廉政文化叢書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個有機整體,三者相互融合、交互作用,必須持續釋放‘懲’的震懾,發揮‘治’的功能,筑牢‘防’的堤壩,確保取得全方位的綜合效果。”泉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傅藏榮表示。
文:黃文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