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佑時烈士
人物簡介
陳佑時(1925—1946年),福建省晉江安海人。1938年進入養正中學讀書,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和抗日救亡活動,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安海區委委員。1946年5月1日在泉州中心縣委組織的武裝籌款行動中被敵包圍,在戰斗中壯烈犧牲。
□記者 陳森森 通訊員 洪逢春/文 中共晉江市委史志室/供圖
陳佑時故居正廳
根植于晉江安海的紅色沃土,養正中學自1928年創辦以來,歷經風雨滄桑,積淀起深厚的紅色革命文化。養正中學黨支部自1939年成立到1949年這十年間,共發展了黨員59名,為革命培養和輸送了大批骨干力量。陳佑時同志就是其中一名,他16歲投身革命,將自己的一生投入到黨和人民的事業之中。
陳佑時,1925年出生于晉江安海后庫村,6歲開始,先后在安海海東小學、養正小學讀書。1938年升入養正中學,和許集美、黃竹祿等成為同學,并成為好朋友。
1939年春,安海養正中學內遷到南安嶺兜。中共官橋區委組織委員林松齡,這一學期也到養正中學任教。林松齡以嚴謹的教學、平易近人的態度受到學生好評,他對青年學生循循善誘、啟發教育,在與學生的接觸中,不斷傳播革命道理。在林松齡的引導下,陳佑時和同學們一起唱抗日歌曲,參加各種抗日救亡活動。他的革命思想逐步形成,成為黨組織的發展對象。
“我發誓為革命事業不惜犧牲自己,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1941年2月,陳佑時經許集美、黃竹祿介紹,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學校黨支部領導下,陳佑時與黨員們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發動組織養正中學學生抗日后方服務團。陳佑時積極參加服務團的抗日劇團,排練抗日話劇節目,在學校和附近農村進行巡回演出。
1942年8月,上級決定任命許集美為中共安海區特派員,并先后建立安青、后山、工店、婦女等4個支部,組織上安排林拱震、陳佑時負責發展建立工店支部,林拱震任支部書記,陳佑時任組織委員,黃榮琨任宣傳委員。林拱震、陳佑時一面積極組織陳針、吳成鏢、陳金木、王瓊花等工匠和店員參加職工夜校的學習,同時與許集美、鄭家玄等一道參加夜校的教學,傳播抗日思想,傳授馬列主義理論知識,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從1942年至1944年,陳佑時與林拱震先后發展了陳針、吳成鏢、陳金木、王瓊花、吳大同等10多人加入中國共產黨,編入工店支部。
在黨組織的安排下,陳佑時到官橋周厝下寮教書,并以教員身份為掩護,深入群眾,聯系群眾,擔負起黨組織的通訊聯絡工作。1945年4月,中共晉江縣工委成立,下轄安海區委和沿海區委。為幫助組織解決經費困難,陳佑時變賣家中小麥,他純真質樸的愛黨行動受到同志們的稱贊。對于黨組織的安排和決定,陳佑時總是無條件地遵照執行。
1946年5月1日,在中共泉州中心縣委組織的武裝籌款行動中,陳佑時被敵軍包圍,在戰斗中不幸犧牲,年僅2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