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法全:生死置之度外 傳播革命火種
來源:泉州晚報 發布時間:2021-10-14 11:18
蘇法全(蘇法泉)(1902—1930年),又名蘇文英,泉港區涂嶺鎮路口村人,曾任共青團福建省委組織部長、省委工運部部長,是大革命時期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的領導人之一。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奔波于廈門、集美、同安、漳州一帶,參加各種集會和罷工運動,成立赤色工會,傳播革命火種。1930年4月,鼓浪嶼的省委秘密印刷所被敵人破獲,他受牽連被捕,被秘密殺害,犧牲時年僅28歲。

蘇法全烈士

人物簡介

蘇法全(蘇法泉)(1902—1930年),又名蘇文英,泉港區涂嶺鎮路口村人,曾任共青團福建省委組織部長、省委工運部部長,是大革命時期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的領導人之一。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奔波于廈門、集美、同安、漳州一帶,參加各種集會和罷工運動,成立赤色工會,傳播革命火種。1930年4月,鼓浪嶼的省委秘密印刷所被敵人破獲,他受牽連被捕,被秘密殺害,犧牲時年僅28歲。

□記者 許文龍 通訊員 柯金清/文 泉港區委史志室/供圖

蘇法全烈士故居

蘇法全少年時代隨祖父遷居廈門,和父母一起為鼓浪嶼租界的外國人種花、種菜、洗衣、干雜活,后就讀于集美師范學校。當時,中國民主革命正蓬勃發展,在革命浪潮的推動下,集美是廈門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點基地,更是黨團活動的一個重要區域。

如火如荼的革命活動深刻影響著蘇法全。他勤奮讀書,向往革命,經常閱讀革命書刊,如集美共產黨組織編印的《星火周報》和北京出版的《向導》《前鋒》《新青年》《中國青年》等進步書刊,受到馬克思主義的熏陶和啟迪,毅然走上革命救國的道路。

1926年2月,北伐戰爭前,蘇法全受中國共產黨號召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支持出兵北伐推翻軍閥統治政治主張的影響,為報效國家,與同村發小陳興桂(后任惠安縣蘇維埃政府籌備委員會主席)前往廣州報考黃埔軍校。然而,他們歷經千辛萬苦到達廣州才知道,距離黃埔軍校招生期還有三個月,隨后兩人回到廈門。

回廈后,蘇法全更加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27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省委書記羅明、省軍委秘書陶鑄等領導的中共福建省委工作,歷任共青團福建省委組織部長、省委工運部部長。當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在白色恐怖最嚴重的時期,蘇法全置生死于度外,奔波于漳州、廈門等地,參與組建“共勵社”(后更名為“同勵社”),經常到碼頭、工廠向工人宣傳革命道理,傳播革命火種,發動工人投身革命。

在蘇法全的帶動和影響下,工人們紛紛加入“同勵社”,斗爭隊伍迅速壯大。他先后組織會員攻打國民黨反革命勢力控制的臺灣公館、“會審公堂”,發動工人罷工、游行示威,沿街高喊口號,散發傳單,張貼標語,參加各種革命集會運動。他還以蘇文英為名,為當時的秘密刊物《紅旗》《烈士》《少年先鋒》等撰寫革命文章。

1930年2月15日至20日,中共福建省委第二次黨代表大會在廈門舉行,會議通過“五一”紀念工作計劃及大會告民眾書。會后,蘇法全立即布置安排工人運動,令廈門反動當局十分驚慌。

1930年4月,位于鼓浪嶼的省委秘密印刷所被國民黨反動軍警破壞。蘇法全受此事件牽連,于5月14日在鼓浪嶼被國民黨特務逮捕。獄中,他受盡嚴刑拷打,渾身血肉模糊,但一身正氣、毫不屈服,嚴守黨的秘密,始終保持共產黨人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同年7月,他被敵人秘密殺害,獻出寶貴的生命。

1957年,廈門市人民政府追認蘇法全同志為革命烈士。廈門市革命烈士陵園紀念檔案這樣評價他:“蘇法全短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他忠于黨,忠于人民,襟懷坦白,作風正派,富有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積極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他歷盡艱辛,出生入死,百折不撓,頑強奮斗,為廈門的工人運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一生,處處閃爍著中國共產黨人為革命英勇獻身的光輝。”

【責任編輯:黃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