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臺商投資區紀工委監工委堅持“嚴”的主基調,不斷深化標本兼治,在嚴厲懲治、形成震懾的同時,加強黨性教育、提高黨員干部思想覺悟,推進制度建設、規范權力運行。
高壓懲腐 強化“不敢腐”的震懾
“黃細飛這個人,他是村主任,但是他又是非中共黨員,是新增的監察對象,涉及的就是我們群眾身邊的比較突出的問題。”2020年1月,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國家監察》紀實專題片第二集《全面監督》選錄了泉州臺商投資區張坂鎮蒼霞村村委會原主任黃細飛一案。
該起案件的查處正是泉州臺商投資區紀工委監工委以“零容忍”態度堅決懲治腐敗、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的一個縮影。
《國家監察》紀實專題片第二集《全面監督》截圖
五年以來,泉州臺商投資區共處置問題線索829件,立案217件221人,黨紀政務處分202人。
“我們堅持區、鎮聯動,上下一體,科學調度,通過直查、督辦、領辦、提辦、幫辦等方式,不斷提高基層問題線索處置質量。”區紀工委監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區紀工委監工委紀檢監察室干部梳理、討論問題線索。(林波 攝)
“我們先把相關賬目資料和政策法規梳理出來,既要對這個村的項目工程概況有一個了解,還要熟悉村級工程建設方面的規章制度……”會議室里,針對東園鎮辦理信訪件遇到的問題,區紀工委監工委干部正在進行熱烈討論。原來,針對復雜的信訪問題,區紀工委監工委組織分管領導、掛片領導、紀檢監察室和核查組成員召開專題會議,共同厘清核查思路,確定重點,進一步加快辦理進度,提高辦信質效。
在保持正風反腐強勁勢頭的同時,區紀工委監工委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嚴防小毛病變成大問題,精準把握、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五年來,共運用“四種形態”處理827人,前兩種形態占比90%。同時,區紀工委監工委督促全區各單位嚴格落實談話制度,積極探索委托黨委書記談話的新形式,促進“兩個責任”協調聯動,推進干部約談常態化制度,督促被談話函詢的領導干部在民主生活會上作出說明,讓“紅臉出汗”成為常態,監督執紀由“懲治極少數”向“管住大多數”深化拓展。
以案促改 扎緊“不能腐”的“籠子”
“這份監察建議來得很及時,給我們鎮在村級印章使用管理方面的問題提出了整改建議,我們一定整改到位。”2020年8月,收到泉州臺商投資區紀工委監工委發出的紀檢監察建議書后,張坂鎮相關負責人作出整改承諾。
“區紀工委監工委抓好紀檢、監察、審計、巡察成果的運用,對查結的腐敗案件‘一案一總結’,深入剖析案件問題,通過約談提醒、發函交辦等方式,督促相關部門舉一反三,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區紀工委監工委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區紀工委監工委在監督執紀、巡察過程中,發現轄區內村級印章使用管理存在不規范的問題,存在吃拿卡要、弄虛作假、“蓋人情章”等現象。
“這些事真切發生在群眾的身邊,關系著群眾的切身利益。”區紀工委監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此,區紀工委監工委組建專班走訪轄區78個行政村,逐村摸底檢查,找準“病灶”,發現個案背后的深層次問題,探索從源頭防范的舉措辦法,提出了用印線上申報審批的思路。
泉州臺商投資區紀工委監工委組織開展用印線上申報審批系統操作業務培訓會(郭鈞淼 攝)
“以前到村委會蓋章,有時一連得跑好幾趟,現在好了,手機上操作就行了!”“村里的章蓋給誰、什么事、什么時候蓋的,我們統統都能看到,一目了然。”提起村級電子印章線上申報小程序,轄區群眾贊不絕口。小程序既實現了用印線上申請、線上審批、線上送達,同時全程自動留跡,可查詢、可追溯,有效破解“口袋公章”“人情公章”等問題,從源頭上減少問題的發生,推進長效常治。
防治腐敗離不開制度的剛性約束。2016年以來,臺商投資區各級紀檢監察組織圍繞監督檢查、查處問題、督促整改等關鍵環節,推動出臺了《關于開展村級事務“小微權力”規范運行工作的實施意見》等制度,不斷完善監督體系,做實以案促改、以案促建。
強化教育 形成“不想腐”的自覺
“許某某案的發生,一定程度暴露出市場監督管理局在隊伍管理、干部考核、財務報銷等方面存在制度漏洞……”日前,在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警示教育會上,區紀工委監工委通報了該局相關人員違紀問題,要求全局干部職工要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并對案發原因進行剖析,提出整改建議,強化教育實效。
“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是擺在眼前的‘鏡鑒’,是響在耳邊的警鐘。”泉州臺商投資區紀工委監工委堅持采取一案一警示,一案一促改,深挖問題根源,通過督促案發單位召開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開展談心談話等形式,不斷豐富警示教育形式,促進警示教育入腦入心,達到“查處一例、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為提高警示教育的精準性、有效性,區紀工委監工委精準區分干部職級、行業領域,“靶向”開展案例通報、電教片巡播等警示教育課,杜絕“眉毛胡子一把抓”,確保與教育范圍、受眾群體相契合。2020年打造了廉政文化教育新平臺——“正行致遠”泉州臺商投資區廉政文化教育館,開館以來共有5300多人次前往參觀,推動“不想腐”的自覺在黨員干部心中生根發芽。
轄區黨員干部到廉政文化教育館參觀(張九強 攝)
“百年光陰求真諦,一盞青燈亮生氣。娓娓道來尋常事,刀山火海心中立。正行致遠不容易,海絲廉語沁心脾。”參觀完區廉政文化教育館,區規劃建設與交通運輸局干部黃宏龍提筆寫下了這一首小詩,“展館中的多媒體展示、典型案例剖析和講解員專業的講解,不僅敲響了警鐘,也增強了我作為一名黨員的擔當意識。”
推進“不想腐”的自覺,更需聲聲“廉”音潤心田。區紀工委監工委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和本地文化中的廉潔因素,通過全面開展“一鎮一孝廉”創建活動、舉辦“青廉學堂”“職工心向黨 匠心化廉語”雕藝技能競賽等活動,讓廉潔文化深入人心。
“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系統謀劃、同向發力,將執紀審查‘前半篇文章’和整改教育‘后半篇文章’融會貫通,努力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相統一。”泉州臺商投資區紀工委監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標本兼治,把嚴懲腐敗和嚴密制度、嚴肅教育緊密結合,有效發揮“三不”綜合功效。
文:鐘巧玲、郭鈞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