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民生專項資金的監管力度,洛江區紀委監委2016年研發啟用民生資金監管平臺。五年來,平臺訪問量617萬、查詢量60萬,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從中發現問題線索34條,處理30余人。
洛江區紀檢監察干部入戶宣傳民生資金監管平臺
“平臺建設前,部分群眾因為文化程度低、身體條件差等原因,請村(社區)兩委干部代領代管低保金、助學金、醫療救助金等補助款,每次錢發沒發、發多少,他們無從得知。”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信息不對稱,讓一些村(社區)兩委干部鉆了空子,用手中權力截留、擠占、套取民生資金,嚴重損害了群眾切身利益。
懷著讓民生資金更透明、群眾監督更方便的初衷,洛江區紀委監委探索建立了民生資金監管平臺。借助科技手段和“大數據”的力量,將監督“天眼”安裝在民生資金流動的各個環節。
平臺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涉農補貼資金、生態建設資金等民生資金政策文件、資金撥付、發放明細情況納入其中,進行動態監管。群眾只需通過微信進入平臺,點擊進入“政策法規”欄目,就能瀏覽所有的惠民政策,還可以通過搜索框查詢惠民政策,了解每一筆資金的動向,發現異常即可通過平臺進行投訴舉報,實現了“足不出戶就能了解民生政策、上網即可查詢補助信息、一鍵就能進行舉報”。
洛江區紀檢監察干部為村民演示如何使用民生資金監管平臺查看低保金發放情況
“幾年沒發的補助款終于發下來了,多虧了這個民生資金監管平臺,讓我們看得明明白白!”
河市鎮白洋村村民陳素戀四萬余元的房屋改造補助款遲遲未收到。2020年2月份,在村兩委干部的幫助下,陳素戀學會使用民生資金監管平臺查詢補助信息。查詢后,平臺顯示補助錢款已于2018年3月發放,她這才發現出了問題,當即在平臺上進行反映。
洛江區紀檢監察干部跟進核查,發現是工作人員將其名字寫錯,補助款被銀行退回,工作人員未及時發現,致使補助款遲遲沒有發放到位。查清事實后,區紀委監委立即督促區住建局將這筆款項撥付給陳素戀,并對相關人員進行了追責問責。
“運用‘互聯網+’技術,民生資金動態監管平臺實現了紀檢監察干部一機一人即可對全區民生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變‘被動查證’為‘主動防控’,有效改變了紀委的監督模式。而且為群眾提供了查詢反饋渠道,讓‘黑手’無法隱形,實現精準監督。”洛江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
洛江區紀檢監察干部正在查看民生資金監管平臺后臺的投訴信息
平臺數據由民生資金業務部門負責錄入上傳,在操作上“全程留痕”,杜絕工作人員違規操作的空間。同時,平臺在資金用款計劃申請、使用審批、撥付和發放等關鍵環節設置了七十多個檢測點,以智能化手段進行資金追蹤、監管聯動、狀態監測,一旦出現資金不按時發放、不足額發放、截留、滯留等情況,檢測點就會及時響應,發出紅色預警,紀檢監察機關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精準出擊進行核實查處。
五年來,平臺的監督觸角在不斷延伸。為了防止優親厚友,區紀委監委將全區村(社區)兩委干部的主要家庭成員信息導入民生資金監管平臺系統,篩查是否存在不符合各種民生資金補助的對象,發現異常預警信息209條。部分村(社區)兩委干部把不符合條件的岳父岳母、兄弟納入低保等違規發放補貼的問題,均被平臺系統“揪出”,違規干部被追責問責,違規領取款項被如數追回。
“已經死亡的人怎么還在領低保補助?”洛江區紀委監委將全區近三年死亡人員名單導入平臺后,26名死亡人員仍在領取補助資金的異常信息自動彈出,進行預警提醒。經過排查和進一步核實,發現問題線索8個,涉及違規領取補助金2萬多元。最終,洛江區河市鎮、馬甲鎮8名村兩委干部因審核把關不嚴被通報批評。
洛江區紀檢監察干部到河市鎮官洋村村民家中核查民生資金領取情況
此外,補助對象名單被“曬”在平臺上接受群眾監督,低保戶條件符不符合,本村人最有發言權。誰在外收入高,誰買房買車,村里人都清楚。區紀委監委先后印制近一萬份宣傳冊,進村入戶為群眾演示如何使用平臺,廣泛發動群眾的監督力量,確保民生資金監督無“死角”。
如今,平臺已將全區17個相關職能單位、102個民生資金項目全部納入監管,監督資金近2億元。平臺功能還在繼續拓展,新增了民生工程監管系統,在工程項目申報、審核審批、資金撥付等環節設置監測點,提高發現問題的精準度。
“民生無小事,我們將持續聚焦民生領域,認真履行監督職責,用實實在在的監督實效,切實打通惠民資金項目各類補助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不斷提升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洛江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