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五年】石獅:文明新風吹入尋常百姓家
來源:石獅市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21-10-05 14:43

“現在,甭管有錢沒錢,出殯花圈和表演隊伍數量得到了節制,舊俗的‘對年’‘三載’辦宴回禮也取消了,再也不用憂心因為白事簡辦而丟面子了。”談及殯葬移風易俗,石獅市永寧鎮港邊村的村民李輝躍坦言,簡辦新辦,移風易俗帶來了新變化,喪事奢靡陋習得到有效糾治,群眾負擔大幅減輕了。

近年來,石獅市紀委監委強化“三級聯動”,采取“市鎮村”三級監督機制,通過項目化運作、精細化服務、多元化治理推動移風易俗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

“文明分”引領“文明風”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截至目前,全鎮共錄入包括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捐贈公益等在內的文明積分事項共計77036項、積分698.97萬分,獲評泉州市‘百個移風易俗典型鄉鎮’。”石獅市寶蓋鎮紀檢監察干部李式禾介紹。

2019年底,寶蓋鎮在全省首創鄉風文明積分制,通過“表現換積分,積分兌禮物”方式,激發群眾積極參與文明新風實踐。寶蓋鎮紀委監察組協調將移風易俗列入積分項目,并不斷細化,隨著當下文明新風不斷更新子項目和積分。

打開積分平臺,共有“移風易俗”“善行公益”“中心工作”“表彰獎勵”等四大類五十余項積分項目,其中,“移風易俗”包括婚事簡辦、喜事不辦、三天治喪、白事簡辦等小項。“例如,喜事不辦包括訂婚、滿月、‘四月日’、周歲、十六歲以及老人壽慶不辦宴席的可相應獲得100分與200分的積分,這個積分獎勵在平臺里屬于比較高的了。”李式禾說。

“積分可以到指定商鋪兌換實物,雖然現在物質生活好了,大家不在乎這么點東西,但精神方面的獲得感滿滿,現在大家都在努力攢分呢!”塘邊村黃婉瑜笑著說,不久前,黃婉瑜用1750積分兌換到了價值175元的日用品,也趁機給家族孩子們上了培育勤儉節約文明家風的生動一課。

圖為石獅市寶蓋鎮紀委監察組干部查看智慧寶蓋可視化平臺數據(田燕妮 攝)

通過賞罰分明,以清廉文化滋養清風正氣,以鄉風文明助推基層善治,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清廉力量。2019年來,寶蓋鎮認證總戶數已達17930戶,已從入駐商家兌換積分達367.95萬分。僅2020年,全鎮累計取消及簡辦喜事活動約270余場次、簡辦喪事220多場次,節省開支估計逾4000萬元。

“將鄉風文明具象化、可視化,一組組數據在同一平臺‘晾曬’,曬出了清風正氣、曬出了文明新氣象。”石獅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

多方聯動倡新風

“你們平時是如何倡導喜事新辦,抓好四個‘引導’的?”

“加大了‘準點開席’宣傳力度,要求各大酒店利用LED屏滾動播放‘踐行移風易俗,倡導八點準時開席’宣傳標語,在宴會廳、餐飲包廂的醒目位置擺放準點開席宣傳易拉寶等方式……”

近期,駐市文體衛生系統紀檢監察組干部到石獅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檢查移風易俗主體責任落實情況。

攥指成拳凝聚監督新合力,石獅市紀委監委聯合市委辦、市府辦、文明辦等部門組成督查組,緊盯歪風陋習易發多發時間節點,采取隨機抽查、突擊檢查、明察暗訪等方式,查看移風易俗主體責任落實情況,并納入年終績效考評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檢查內容。

“針對督查發現的問題,我們通過發出整改提醒函、集中反饋問題清單等進行督辦,實現線索核查率100%、案件查處率100%、連帶追責率100%,切實督促各責任單位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實。”石獅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工作人員介紹說,“同時,我們對黨員干部大操大辦等問題進行嚴肅查辦,予以點名曝光,形成震懾。”

不僅握好考核指揮棒,石獅市紀委監委會同有關部門依托《石獅日報》、電視臺、文明網等線上線下媒體,策劃推出“鄉風文明移風易俗”“移風易俗大家談”主題宣傳活動,推動文明新風沐鄉村。各村借助“一約四會一隊”,形成移風易俗監督員、網格員、宣傳員組織架構,實現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監督勸導。

“疫情期間,治喪時間由5日縮短至3日內,取消游喪儀式,不使用西樂隊、‘陣頭’等儀仗,減少交叉感染風險,希望大家能理解。” 去年,得知村里一老人去世,石獅市紀委監委駐村干部、錦尚鎮錦尚村紀檢委員第一時間上門勸說家屬“白事簡辦”,得到家屬的認可與支持。

圖為石獅市紀委監委駐村干部與錦尚鎮錦尚村紀檢委員入戶宣傳“白事簡辦”。(邱文體 攝)

“對‘黃金新娘’、曬嫁妝、盲目攀比、‘晚赴宴’等社會陋習亮劍,我們先后策劃開展‘莫炫嫁妝·婚姻無價’‘八點開席·準時赴宴’等新風行動,在連續幾年的推動倡導下,全市各類喜慶宴開席時間中午不超過12:30,晚上不超過20:00,曬嫁妝也轉變為曬公益,青商會員用簡辦婚禮節省下來的錢捐資公益,入選為泉州移風易俗工作典型案例。”石獅市青商會紀律部工作人員說。

同時,石獅市紀委監委還結合“一鎮一孝廉”創建活動,收集孝廉人物事跡,整理家風中蘊含的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等中華傳統美德方面的故事。會同有關單位舉辦“學黨史講廉政”專題燈謎競猜賽、“好家風·代代傳”——石獅優秀家風家訓文化巡展,開展家風家規家訓征集活動,推出石獅市廉潔家風暨紅色文化研學路線,成風化人、潤物無聲。

黨員干部帶頭樹新風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干部。

“鮮花水果祭祖不僅文明還安全。”蚶江鎮紀委監察組督促各村積極推行村民聯防聯保制度、制定文明祭祀村規民約,開展“鮮花換火種”的勸導服務行動,樹立文明祭祀新風尚。

“我覺得鮮花祭祀十分環保,是對先人最好的緬懷。”特意從廣西回來祭祖的蔡青俊說,如今鮮花祭祀已成新風尚,越來越多人接受。

石獅市陽光太太志愿者協會黨支部有個共同的約定——“以身作則,移風易俗”。協會成員曾姐簡辦孫女16歲生日宴,僅僅是家里人圍在一起吃個便飯,她把省下來的5000元,追加捐贈給了陽光太太志愿者協會,用于仁愛學校獎教助學。陽光太太志愿者們還向沿街店面商戶發出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倡議書》,引導越來越多的市民踐行光盤行動。

黨員干部帶頭,引領新風尚,如今,一股文明新風在石獅市正蔚然成風。

圖為石獅陽光太太志愿者帶頭捐資公益,爭做移風易俗的踐行者和推動者。(林富榕 攝)

“我覺得很開心很幸福。”80歲的鄭婆婆說。鄭婆婆的孩子都在外打工,老伴去世后一個人住,“以前三餐都是草草打發,自從有了愛心食堂,不僅有早點,午餐和晚餐都能吃到四菜一湯,而且都是有專車接送哩!”

鄭婆婆只是免費用餐老人的一個縮影。鄭厝老人免費食堂和東埔三村養老院的出現,解決了獨居老人用餐難的問題,而這些愛心食堂同樣得益于移風易俗新風尚。從剛創辦時的幾十萬元資金,到現在的幾百萬元資金支持,這其中的“資金源”,大多是鄉親主動履行村規民約,厲行節約,將簡辦紅白喜事節省下來的資金捐給了愛心食堂。

圖為石獅市寶蓋鎮鄭厝村用移風易俗省下的錢辦起老人免費食堂(李榮鑫 攝)

舊習破除,新風撲面。“下一步,我們將積極回應群眾期盼,創新舉措,抓緊抓實抓細分地域分領域分層級治‘四風’樹新風專項工作,促進黨風政風與社風民風相融相成,共同營造清風正氣發展環境。”石獅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

文:黃云鶯

【責任編輯:周旋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