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陳欠水扶貧助弱、廉潔奉公先進事跡,組建“巾幗宣講團”“黨史黨紀宣講團”,開設“惠風正氣”講壇和“清風惠語”微信專欄,組織開展警示教育近10萬人次,打造張岳家廟等孝廉基地,推出連環畫《廉隅傳家話張岳》、木偶劇《問釵》、電視節目《惠安講古——清官廉吏系列故事》等精品……
無形而有質的廉潔文化,不僅用溫潤力量熏陶黨員初心,更持久助推社會清廉建設,涵養地方政治生態。一陣清風、一座縣城,一個個廉政教育基地、一條條廉潔家風研學路線,廉潔文化的帶動效應正在惠安悄然釋放、深遠彌散。
2019年8月,惠安縣紀委監委在張岳家廟舉辦“一鎮一孝廉·走進廉隅世家”主題活動,通過朗誦、講古等形式,為觀眾帶來豐盛而又接地氣的孝廉文化盛宴。圖為龍山書院南音社學生表演《頌襄惠公張岳》。(張琦敏 攝)
近年來,惠安縣紀委監委堅持系統觀念,把廉潔建設嵌入“三不”一體推進戰略目標,立足縣域深厚文化積淀,堅持挖廉史、推廉文、編廉戲、唱廉音、建廉館等,讓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不斷充盈。
突出“高質” 以德潤心
今年“七一”前夕,77歲的惠安縣人大常委會原助理調研員陳欠水獲評“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他所做的,是33年如一日騎著單車走村入戶、扶貧助殘。
“從小家里就窮,但父母教我要肯吃苦、不怕累、盡本分、多幫人。”陳欠水說,良好的家風及父母的淳樸,讓他從小就對困難群眾懷有深厚感情。他下鄉,從“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人們評價他“對群眾總是很大方,對自己卻吝嗇得很”,這些年他向困難群眾捐資超過23萬元。
初秋周末,在他的帶領下,由惠安縣紀委監委、縣委統戰部、團縣委黨員和東橋中學學生組成的青年志愿服務隊,頂著驕陽,載著80斤大米、10斤食用油,騎行到東橋鎮散湖村、香山村看望2戶困難群眾。
“早前,為增強全縣黨員廉潔意識和激發社會崇廉向善,縣紀委監委聯合縣委文明辦、團縣委等部門,牽頭發起‘陳欠水扶貧助弱’青年志愿服務活動,每月組織年輕黨員、學生團員深入困難戶家中幫扶。”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至今,這一活動已開展上百場,成為惠安名副其實的‘廉’字品牌。”
泉州市黨內政治生活體驗館內收藏的陳欠水三件“寶”(陳躍虹 攝)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在省紀委監委組織策劃和市紀委監委跟進指導下,惠安縣紀委監委邀請陳欠水等親歷者口述實錄,推出脫貧攻堅日記,拍攝微視頻《只有退休的干部 沒有退休的黨員》,講述扶貧助弱故事,凝聚榜樣力量。今年來,縣紀委監委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與縣委宣傳部協力在“學習強國”《人民日報》《福建日報》《泉州晚報》等平臺推介陳欠水事跡,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傳播廉潔文化。
“一個先進典型就是一面旗幟。”7月上旬,惠安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林育偉在與陳欠水座談交流中表示,將進一步弘揚陳欠水廉潔事跡,突出正面典型高質量引領,引導全縣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錘煉堅強黨性,不斷厚植風清氣正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
堅持“高頻” 以廉鑄魂
“看,這段黨史多么風云激蕩!”6月30日下午,在惠安縣醫院第一學術報告廳,縣紀委監委黨史黨紀宣講團第一小組領隊曾志平為縣醫院100余名黨員干部職工帶來題為《重溫百年路 奮進新征程》的宣講,精彩授課“點燃”了在場人員的愛黨愛國愛鄉之情。
“這場宣講,讓我重溫了許多黨史知識。作為年輕黨員,我將在日后工作中細照篤行,以實干踐初心。”縣醫院醫務部主任陳志強感觸頗深。
惠安縣紀委監委黨史黨紀宣講團在縣醫院宣講黨史(王錦川 攝)
今年初,惠安縣紀委監委延續每年開展巡回宣講的做法,整合原有的“黨紀法規宣講團”和“巾幗宣講團”,加注年輕力量,組建了12人的黨史黨紀宣講團,分4組下沉鄉鎮、機關、醫院等一線宣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
“我們結合黨風廉政建設和惠安紅色資源,打造多元黨史黨紀課程,著力營造人人講‘百年’、人人感黨恩的良好氛圍。”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今年的宣講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講解黨史重要論述、百年奮斗歷程及全面從嚴治黨實踐等內容,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記使命擔當,永葆清廉之心。
五年來,惠安堅持“活”字為功,突出頻率特性,深入開展分眾化基層宣講,持續增強廉潔教育感染力。“從靜態轉動態,每年一次‘惠宣講’、每月至少‘一堂課’,縣紀委監委高頻次、滾動式向社會開展黨紀法規和黨史教育,推動廉潔文化‘接地氣’‘冒熱氣’。”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
推動“高效” 以文化人
“寧愿賠盅不脫靴”“拒絕收買翰林”“不入一珠廉州府”“扶持農桑興水利”……今年3月,惠安縣紀委監委精準把握青少年群體特點,將惠籍名臣張岳的勤廉故事創編成連環畫讀本《廉隅傳家話張岳》,作為廉潔文化校本讀物“走進校園”,首批向全縣中小學贈閱近4000冊。
不僅如此,走進該縣凈峰鎮西頭村的張岳家廟及龍山書院,張岳家風家訓及50幅連環畫裝幀在墻,讓這里成為頗具特色的廉潔文化教育基地。
“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傳家寶,如一面鏡子,時刻教育提醒我們尊廉、敬廉、守廉。”西頭村黨支部書記張欽強說。
《廉隅傳家話張岳》書籍(左)和連環畫讀本(右)(余秋莎 攝)
近年來,惠安結合“一鎮一孝廉”創建活動,深挖張岳、康朗、張勇等本地廉潔人物故事,編創了書籍、木偶劇、微視頻等“線上+線下”同展播,并通過建陣地、搭載體、造線路,讓“廉潔因子”串連走進家庭、融入社會。
以古代清廉故事為題材,制作16集《惠安講古——清官廉吏系列故事》在本地電視臺連播,深受群眾好評;以明代惠安縣令葉春及廉潔故事為題材,運用省級非遺項目“掌中木偶”編排的木偶劇《問釵》,贏得群眾“點贊”;把廉潔文化列為縣委黨校主體班必學內容,將張岳家廟、“惠風”傳統家訓展示館、惠女水庫等打造為現場教學點,促進黨員干部知廉守廉;推出4條縣級廉潔家風研學路線,做深“家風+研學”文章……惠安不斷探索高效高能的形式載體,演繹廉潔故事,播撒廉潔種子,倡樹新風正氣。
文化潤其內,養德以固本。“著眼于固本培元、守正創新,縣紀委監委將以‘一盤棋’思想久久為功,在強化不敢腐、不能腐的基礎上,做實廉潔品牌、打造文化精品、開展黨風廉政教育、拓展平臺陣地,高質高頻高效推進廉潔建設各項工作,切實筑牢‘不想腐’思想堤壩,持續營造惠邑崇清尚廉的社會氛圍和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環境。”林育偉表示。
文:余秋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