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五店市閩南古厝里家訓:忠孝傳家 安分勤業
來源:福建省紀委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1-08-31 10:37

五店市鳥瞰圖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

布政衙

在晉江市,有一個遠近聞名的五店市傳統街區,這里,承載著海內外500萬晉江人的鄉愁。在這座精神家園里,有一座標志性建筑——明代官宅“布政衙”,晉江家風家訓館開設在其中。2017年12月,家風家訓館被列為“福建省家風家訓鄉賢文化館示范點”,展館由序廳和“忠孝仁義禮智信廉”八部分組成。展館免費開放,并經常舉辦廉政、好家風等主題活動,意讓更多人感受到經典家訓的文化滋養,讓更多家庭傳承淳樸向善的優良家風。

除了家風家訓館,在五店市紅磚大厝、華僑建筑里,隨處可見傳統牌匾、楹聯和碑刻,其中飽含“忠、孝、廉、節”的祖訓家規。最為典型的當數石鼓廟、鄉賢祠、蔡氏家廟、莊氏家廟等一批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蔡氏家廟外景

蔡氏家廟門路宏闊,門廊門墻雕刻精美華麗。祠堂廳堂有一幅長聯,“論德論功論爵,尊尊親親,千年公道如見;自唐自宋自今,子子孫孫,一脈忠厚永存”,教育宗族子孫做人要公道、忠厚,德行好,功勞大,才能受人尊重。大廳柱聯“聚族梅山,一千余年來唯是青與白,不失故山氣味;構祠吾市,半畝方宅中自為爽而愷,卻忘近市塵囂。”則是教育子孫要保持清白做人氣節,不可因居市場而受影響,義利不分。

蔡氏宗祠祭春

走進莊氏祠堂,映入眼簾的是門楣上一字排列莊嚴氣派的金字匾額,“狀元”“榜首”“會元”,而其中“一榜三龍齊奮,五科十鳳聯飛”等聯語揭示了莊氏家族的恩榮與顯赫。狀元莊際昌撰寫的“自祖宗積德百余年忠孝休聲貽我后;愿孫子承家千萬世詩書文采向人前。”等楹聯,勸勉后世子孫要傳承優良傳統,以文采示人。《青陽莊氏族譜》之《續訓行義傳》中記載:“孝悌第一;和睦第二;安分勤業第三。”則是莊氏家族孝悌禮義、敦親睦鄰、勤儉持家的明證。

莊氏家廟祠堂

莊氏狀元匾額

蔡氏、莊氏的家規及其先人的傳記,所弘揚的忠心為國、孝敬父母、廉潔守身、堅守節操等文化精華世代相傳,也體現在眾多華僑華人身上。

柳青新宅是旅菲華僑莊銘岸住宅,建于1935年。大門前的對看堵、看埕堵上分別刻著四幅“家訓”:“凡有遠慮之人,不特顧目前之生活,并慮及將來,勤儉貯蓄,預為之計。”“富裕之后,益當謙遜,常存人賢于我之心,恭儉而不驕,自得天祐。”“人欲得一身之健康,當日日勤于職務,彼坐食游惰,決非攝養自愛之道也。”“讀偉人之傳記,研究古來大豪杰成業之原因,則有益于吾人之身心。”這里的家訓,蘊含著海外華僑既繼承中華傳統道德又接納世界新潮流的思想意識。

在歷史長河中,五店市不僅有蔡、莊兩姓,更有王、張、趙、李等多個姓氏,各姓和睦相處,又互相激勵爭勝。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就是鄉賢祠。建于明代的青陽鄉賢祠,三開間磚石結構,前立門樓,石柱刻聯:“鄉有君子,名并石不朽;邦之典型,德與梅俱馨。”里頭共崇奉九位青陽鄉賢,鄉賢以“論德不論官,以賢不以族”為擇定標準,倡導賢良品德是樸實的青陽人的一貫追求。

潛藏在五店市里的家規,記載在宗族家譜當中的祖訓,牽掛在離鄉游子心中的治家名言,是一條川流不息的河流,流過歷史,流在現代,流向未來。在老祖宗的言傳身教中,五店市子嗣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他們謹記家訓,恪守踐行,并將這種精神帶到海外,讓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熠熠生輝。

來源|晉江市紀委監委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