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長汀縣博物館,一盞只剩下金屬骨架的馬燈靜靜地陳列在玻璃柜中。馬燈是一種外罩玻璃罩,可以手提、能防風雨的煤油燈。這盞馬燈高34厘米,寬18.5厘米,底徑14厘米,通體銹蝕嚴重。它的主人正是黨的早期創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撤離根據地,開始長征。當時,在中央蘇區先后擔任中央工農檢察部部長、最高法院院長和中央內務部代部長等職的何叔衡,因年老體弱,黨中央決定讓他暫時留下,一面隱蔽休養,一面協助蘇區地方政府工作,以后再轉移到別的地方。
1935年初,何叔衡和瞿秋白、鄧子恢等一批中央領導同志從江西瑞金轉移到福建長汀縣四都區琉璃鄉小金村。停留一段時間后,由國家政治保衛局福建分局派出一支護衛隊,于2月21日從小金村出發東進準備渡過汀江,到永定縣同張鼎丞領導的紅軍游擊隊會合。
為確保安全,他們只能白天躲在深山密林里,夜晚摸黑行軍。當時正值冬末初春,氣候寒冷,何叔衡年近六十,又高度近視,同志們便點亮了這盞全隊唯一的馬燈,由他提著馬燈走在前面,大家跟著走。
2月24日凌晨,大家已經連續行軍了好幾個通宵,冒雨渡過了汀江,來到水口鄉梅逕村。這時,人人都又累又餓,于是決定在這只有幾戶人家的偏僻山村煮飯并稍作休息,可萬萬沒想到,就是這幾縷煮飯的炊煙暴露了目標,引來了國民黨保安團鐘紹葵部的一個營。團丁們傾巢出動撲向梅逕村,將紅軍護衛隊團團圍住。紅軍護衛隊匆忙應戰,并掩護何叔衡等同志向后山撤退。由于敵人四面包圍,紅軍護衛隊傷亡過半,于是大家決定分散突圍,到永定找張鼎丞的部隊。
何叔衡在鄧子恢的帶領下突圍后,翻越崎嶇山路,走了七八里便實在走不動了,只能由警衛員扶著或背著走。聽著敵人的吆喝聲、叫罵聲、槍聲、腳步聲越來越近,何叔衡說:“子恢,你們走吧,我實在走不動了,不能拖累大家。你們快走,我會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說罷,他舉起手槍對準自己的頭部。鄧子恢眼明手快,一把奪過手槍,抱住他說:“千萬別這樣,無論如何,我們都會保護你的。”
何叔衡無奈地點了點頭,兩個警衛員架著他艱難地繼續走。走到一個山崖,何叔衡突然猛地推開警衛員,提著馬燈,縱身跳下山崖。“嘩……嘩……”一陣樹枝的響聲,引得團丁朝懸崖下沖去——何叔衡用自己的生命掩護同志們脫離了虎口。
何叔衡跳下山崖,受傷昏迷在一片稻田附近,被敵人發現。不久,蘇醒過來的何叔衡用盡全身最后的力量,抱住敵人搏斗起來。兩顆子彈射進了他的胸膛,他用生命實現了自己的誓言“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
1975年,何叔衡的兩個女兒何實嗣、何實山,千里迢迢來到梅逕村祭奠先父英靈,全村男女老少涌到紀念碑前悼念。一位叫嚴必書的老人泣不成聲地說:“我們沒保護好你父親,罪過……”老人顫抖著手,將這盞當年在何老遇難處找到的馬燈交給何老的女兒。
物印初心,何叔衡用生命點亮的馬燈,已化作永不熄滅的光,照亮后來者的前行之路。(李鴻 陳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