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狀態彰顯一種精神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1-07-27 09:48

6月16日,執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的指令長聶海勝在發布會上表示,航天員初心使命就是飛天,只有飛行和準備飛行兩種狀態。表達了為祖國載人航天事業拼搏奉獻的昂揚斗志,彰顯的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兩種狀態”是航天員聶海勝的真實寫照。作為中國首批航天員,23年來,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備飛;神六、神十,他兩度飛天;如今,57歲的他將第三次出征太空,用行動為飛天的“兩種狀態”作出了最好的回答。為實現中國人“九天攬月”的夢想,接受祖國挑選,時刻努力著、準備著,是聶海勝等中國航天員們始終堅守的信條。

“兩種狀態”是中國航天員敢用生命去探險、用軀體去鋪路的真實寫照。2003年2月1日,正值中國航天員大隊選拔首飛梯隊的關鍵時刻,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重返地面過程中突然解體,7名宇航員全部罹難。當時,大家都為中國航天員的心理承受能力感到擔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航天員大隊黨支部收到了全部參訓的14名備選宇航員遞交的請戰書,他們表達了一個共同心聲:“再大的風險也動搖不了我們征服太空的決心。”一致要求爭當首飛第一人。作為中國飛天第一人的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上經歷了“驚魂26秒”的生死考驗。景海鵬在執行神舟七號和神舟十一號飛行以及天宮二號任務時,都發生過意外險情,但這些都沒能動搖他飛天的決心,面對“你們在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時,有沒有想過有可能回不來”的提問時,景海鵬坦然回答:“對于我們航天員來說,使命重于生命。即使我們回不來,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這展現了中國航天員英勇無畏、舍身為國的赤膽忠心,也是中國載人航天之路鑄就輝煌、創造奇跡的密碼。

“兩種狀態”是中國航天員敢于吃最大的苦、受最大罪的真實寫照。接受超重耐力訓練、低壓缺氧訓練、前庭功能訓練、失重飛行訓練等“魔鬼訓練”,對航天員來說是家常便飯。以超重耐力訓練為例,航天員要在時速100公里旋轉的離心機里,承受40秒的8倍重力加速度(相當于自身體重8倍重量)的考驗。離心機上的他們,面部肌肉變形下垂,胸部極度壓抑,呼吸非常困難。短短幾十秒,就如同跑完一萬米一樣難受。不過,只要按下身旁紅色按鈕,立馬就可以“解脫”,但訓練時,沒有一個人去觸碰它。“對我來說,這個按鈕就不存在,我就是暈在上面,也不會去按。”航天員王亞平話語堅定。沒有什么困難能阻止航天員飛天的堅定信仰,“時刻努力著、準備著,絲毫沒有放松。”就為了那沖天的一飛。

23年時間里,中國航天員先后14人次征戰太空,繞地球飛行1000多圈,行程達4600余萬公里。楊利偉的“太空首秀”、翟志剛的太空行走、劉旺的“太空十環”、王亞平的太空授課、景海鵬和陳冬的太空駐留……中國航天員一次次進入公眾視線,一次次刷新中國高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創造了人類探索太空一個又一個新奇跡。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上,把載人航天精神轉化為工作動力,以“兩種狀態”作為座右銘,俯下身子、腳踏實地,銳意進取、埋頭苦干,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在各自的崗位上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新業績,匯聚成推動祖國向前發展的磅礴力量。(趙永峰)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