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玄
人物簡介
鄭家玄(1916—1948年),曾名海秋、山猗,福建晉江安海鎮人。1931年,考入泉州昭昧國學專修學校,在校閱讀大量進步書刊,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曾先后在《泉州日報》等多種報刊上發表了揭露社會黑暗,向學生傳播進步思想,宣傳抗日救亡的作品。1943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4月,任中共安海區委書記。1945年4月,任中共晉江縣工委書記。同年6月中旬,“科任事件”后,繼續在晉江沿海一帶堅持工作。1947年2月,任中共泉州中心縣委委員,同時,主持中共泉州中心縣委留守工作團工作。1947年,他不幸被捕,后被敵人秘密殺害。
中西合璧的紅磚建筑典雅別致、羅馬式的門柱莊嚴大氣、寬闊的庭院草木茂盛……位于晉江市安海鎮興勝社區枋皮巷7號的安海十九間鄭厝經過100多年的風雨洗禮,至今仍演繹著動人心魄的絕世風華,因為這里先后孕育出鄭家三代10余名優秀共產黨員,而鄭家玄烈士便是其中之一。
鄭家玄,1916年11月11日出生,自幼嗜書好學。1922年,在安海養正小學讀書,1931年養正中學畢業后,他考入了泉州昭昧國學專修學校,在校閱讀大量進步書刊,如《生活周刊》《世界知識》《讀書生活》等,開始創作鞭撻黑暗社會的文藝作品。
鄭家玄創作于錦東小學的宣傳畫—一艘迎風破浪駛向燈塔的帆船
1933年,鄭家玄從昭昧國專畢業后,先后在石獅永寧岑兜(亦稱銀江),南安豐州,晉江金井塘東,安海海東、鑄英等小學任教。他誨人不倦、循循善誘,不僅教書,而且育人,寓愛國主義、品德教育于課內外,要求學生不但要求知識、求學問,而且要為國家、為社會學習,做個有用的人。他曾在銀江學校紀念辛亥革命的大會上說道:“革命就是放槍,它將那些骯臟腐朽的東西統統打掉!”
1943年春,鄭家玄經中共黨員許集美、黃竹祿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4月,中共晉江安海區委會成立,鄭家玄任區委書記。1945年4月,鄭家玄被選舉為中共晉江縣工委書記。彼時國民黨軍警在晉江一帶大肆搜捕共產黨,斗爭環境非常惡劣。鄭家玄不顧肺病在身,深入農村基層,宣傳發動群眾,發展擴大組織,在晉江僑區、沿海一帶建立一批黨的基層組織和工作據點,為晉江的黨組織打下堅實的基礎。
1945年6月,“科任事件”發生后,黨組織遭受破壞,鄭家玄不顧個人安危,只身潛入安海,逐個通知有關同志轉移,直至全部通知完畢,才最后離開安海,使黨的組織避免了更大的損失,有生力量得以保存。1946年春夏之交,白色恐怖籠罩晉江城鄉。鄭家玄為鼓舞士氣,向黨員干部教唱《黎明曲》:“我們既為反抗而來到人間,哪怕什么流血犧牲?黑暗的氣氛終于會消散,嚴冬過去就是春天。”1947年2月,他任中心縣委委員。
1947年5月,中共泉州中心縣委組織群眾武裝,攻打安海,鄭家玄積極參與策劃。事后,鄭家玄任泉州中心縣委留守工作團負責人。他在主持留守工作期間,繼續發展組織,相繼建立桿東、塘東、英墩3個黨支部;又以晉江、惠安、南安、同安、安溪五縣壯丁大同盟的名義,發表《晉南惠同安五縣壯丁大同盟宣言》,發動群眾,開展以“反征兵、反征糧、反征稅”的求生存斗爭。
1947年10月,鄭家玄到南安新區檢查工作,11月在金淘嶺后村溫厚小學,因特務告密,不幸被捕,關押在南安監獄,一個月后被轉押到莆田國民黨福建省保安第一團部。在獄中,敵人用盡威逼利誘,嚴刑拷打,妄圖獲得口供。鄭家玄不僅始終堅持革命信念和誓言,嚴守黨的機密,而且利用各種機會教育、鼓勵難友們堅持斗爭。
鄭家玄家信
1948年4月14日,敵人把鄭家玄押回安海,企圖用親情軟化鄭家玄的意志。面對悲痛泣淚的母親,他說:“您不要讓人騙,兒沒有做虧心事,沒有什么可寫的。您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在晉江監獄中,他對自身的艱難處境只字不提,更對預估到的為黨和人民而獻身的未來輕描淡寫。同年7月12日,鄭家玄被秘密殺害于莆田城南門外。臨刑前,他毫不畏懼,視死如歸,高唱《黎明曲》從容就義,犧牲時年僅32歲。
鄭家玄遺作—《祭淞滬抗日陣亡將士文》
“假如我犧牲了,你不要悲傷,要更好地工作下去。”在獄中,鄭家玄曾給愛妻也是戰友王經賢捎信如此寫道。他始終不忘共產黨人的革命理想,滿懷革命熱血,他為革命理想而英勇獻身的精神,將永遠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