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吳魯
來源:福建省紀委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1-07-09 08:43

吳魯(1845年—1912年),字肅堂,號且園,福建省晉江市池店人,清末教育家、書法家、愛國詩人、福建科舉時代最后一位狀元,累授翰林修撰、陜西典試(主考)、安徽云南督學、云南主考、吉林提學使,誥授資政大夫。

吳魯家世普通,祖上三代皆布衣,祖父在鄉因行義而享有盛譽,父親先后經商廈門、泉州等地,講誠信、有善舉,家風正直純善深植吳魯心中。

吳魯從小聰穎,博聞強記,五歲從師學習,,同治十二年(1873年),登拔萃科,入國子監。翌年,授刑部七品京官,任滿升刑部主事,充秋審處總辦。光緒十六年吳魯45歲時,庚寅科(恩科)進士及第,殿試欽點狀元。

吳魯一生以振興文教、興學育才為己任。吳魯在督學安徽時,捐修翠螺書院,并作記勉勵后學要“仰體先賢立教之微旨”。 吳魯任吉林提學使時,捐建辦公場所、捐修文廟,完善教學設施。

作為清朝的教育官員,吳魯積極主張改革傳統的教育體制,推行新政,引進新學。吳魯倡辦《吉林教育官報》,大力提倡教育研究與學術討論,把新教育思想貫穿到教育工作當中去,推動清朝教育體制的重大改革。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天津,國家處于危急關頭,吳魯無所畏懼,挺身而出,提出加強水陸聯防,軍民協作,共同對敵。吳魯目睹八國聯軍侵華、清廷無能及官吏辱國之事,以十分憤慨的心情寫成《百哀詩》,“百哀詩者,其人心之救藥也。”

吳魯一生筆耕不輟,著述宏富,其中《正氣研齋匯稿》2冊(6卷)、《正氣研齋遺詩》、《紙談》1卷、《百哀詩》上下卷計4部著作刊行于世。

吳魯一生以國家命運為重,心系中華民族存亡,拳拳赤子心,昭然可鑒;數十年如一日,興學育才,推動新學制改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吳魯興教憂國的故事值得后人永遠懷念。(晉江市紀委監委)

【責任編輯:周旋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