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陳欠水:“只要群眾需要,我就一直幫下去”
來源:福建省紀委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1-07-07 08:59

“第一次參加規格這么高的表彰大會,我的心怦怦跳個不停。”天微熱,老式風扇吱呀作響,77歲的老陳坐在客廳里,說起6月2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兩優一先”表彰大會時的場景,靦腆地笑了。

“建黨百年前夕,能躬逢其盛,獲評‘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我感到無比開心和自豪。這些年幫了該幫的人,做了想做的事,得到了黨和人民的肯定,我此生無悔!”

 

7月2日上午,陳欠水講述領獎場景

惠安縣人大常委會原助理調研員陳欠水,一名55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困難群眾稱他“活雷鋒”“人民的好公仆”,而他更喜歡人們叫他“老陳”。他所做的事,是33年如一日,騎著破單車奔碌了30.5萬公里扶貧助殘路,為困難群眾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

陳欠水

“為黨和政府分憂,為群眾解難”

“是老陳救了我的命!”雨后初晴,黃塘鎮碧嶺村路面潔凈,67歲的楊清福坐在輪椅上,回憶過往。

19歲時他雙腳被壓傷,因醫治不得法,潰爛發臭多年,親戚鄰居都不敢和他接近。2000年底,時任縣民政局副局長兼殘聯理事長的老陳上門走訪中,察覺他傷情不妙,及時送他到醫院截肢治療,保住了性命;養傷階段,每天騎車往返20多公里買活鱸魚給他補身體;傷口愈合后,幫他安裝假肢和落實補助政策……從始至終,老陳事事躬親,楊清福和鄉親們看在眼里,感動不已。

陳欠水幫楊清福打掃衛生

“老陳的幫是一輩子的幫。”楊清福說,自那以后,老陳隔三差五過來幫他干活,沒喝過一口水,沒要過一塊錢,一晃有20年了。

和楊清福一樣受過陳欠水幫扶的人和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真心真意為群眾,群眾不會忘記。螺陽鎮金山村殘疾群眾莊其仁,在世時特地請人刻了石匾——“人民好公仆熱心助殘 陳欠水同志”,掛在房前銘記其恩。不少困難群眾和殘疾人說,“老陳對我們的恩情,一輩子都忘不了”。

莊其仁在家門口懸掛的石匾

而面對群眾的道謝時,陳欠水總說:“要感謝黨,是黨教育我這樣做的!”

陳欠水生于窮人家,貧苦淳樸的成長環境,讓他對群眾有著深厚感情,對疾苦有著切身感受。1964年,他應征入伍,因表現突出入了黨,在部隊18年深受黨的教育培養和雷鋒精神感召,立志把助人為樂精神發揚光大。

小額扶貧、捐資助學、修復危房、興修水利……轉業到地方后,陳欠水成了扶貧助殘一線的“急先鋒”。在職17年,他放棄1200多個節假日,走百村、訪千家,騎行7.9萬多公里,為5100多名困難群眾落實幫扶政策。

“沒有黨,就沒有我的一切。作為黨員,我的職責就是為黨和政府分憂,為群眾解難。”陳欠水說。

“只有退休的干部,沒有退休的黨員”

“道路爬坡推車行,走村串戶播愛心,在職退休一樣忙,公仆情懷總關民……”一支民歌唱出了群眾的心聲,也照出了老陳的初心。

陳欠水推著自行車經過鄉間小橋

“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陳欠水做到了。在愛人許雪琴看來,“老陳退休后,反而更忙了。”

2005年臨退休之際,陳欠水被確診為慢性結腸炎伴息肉,醫生囑咐他多休息,家人希望他含飴弄孫。“只有退休的干部,沒有退休的黨員。”陳欠水說,“在群眾眼里,我不僅僅是老陳,更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我想讓群眾知道黨和政府對他們的幫助不會中斷。”

退休16年來,他幾乎每天早出晚歸、風雨無阻,下鄉總行程近23萬公里,走訪幫扶困難群眾4.7萬多人次……幫扶中,他既幫窮又幫心,既當“宣傳員”又當“心理醫生”,既向群眾講解黨的政策又鼓勵他們自力更生。

陳欠水(右)與幫扶對象一起喂牛羊

“群眾不聽大道理,只信實干。”下鄉時,陳欠水堅持幫扶“三不準”:不準吃飯不交伙食費,不準接受招待性吃請,不準接受禮物。流一身汗、曬一身黑,他用背影感染人,一聲聲“老陳又來了”守住了群眾的心。

生活上,陳欠水非常節儉。這些年,在家庭經濟并不寬裕的情況下,他累計捐資23萬余元用于助殘助困,一家人卻還擠在十幾年前的安置房中。

對于陳欠水做的事,有人笑他傻,也有人問他圖什么?“只要看到困難群眾日子好起來,聽到他們說共產黨好、政府好,我就由衷地感到欣慰,苦和累都不算什么。”他說。

“帶動更多人關心和參與這項工作”

今年初,陳欠水腿腳受傷,術后在家休養近五個月,楊清福等人想托家人上門探望他,被他婉拒了。

“不能給他們增加負擔。收到這份心意,我已經很滿足。”雖不能下鄉,陳欠水依然在電話里忙前忙后為群眾提供政策咨詢服務。

對于扶貧助殘工作,他的認識既清醒又透徹。“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精力和財力也十分有限。更重要的是,通過我的努力,帶動更多人關心和參與這項工作。”

從1993年起,每年春節拜年,陳欠水“不拜富貴拜苦眾”。尤其是原山腰鎮古縣村“五老”人員林金玉及其兩個殘障兒子,無論是古縣村早已劃歸泉港管轄,還是2004年林金玉病故,他的拜年從不間斷。

但今年春節,他“缺席”了。“節前剛做完手術,身子動不了。我托女婿載年貨給林金玉的兩個兒子拜年。惠安境內的幾戶困難群眾,托縣紀委監委的黨員志愿者代我拜年。”陳欠水還說,隨著黨和國家對困難群眾的幫扶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人參與到扶貧助殘事業中,他感到身上的擔子輕多了。

“陳欠水扶貧助弱”青年志愿服務隊在困難群眾家中幫扶

今年是“陳欠水扶貧助弱”青年志愿服務隊成立的第9年。不久前,由惠安縣紀委監委、縣委文明辦、團縣委等主辦單位黨員志愿者和中學生志愿者組成的青年志愿服務隊,頂著烈日騎行到涂寨鎮廖厝村、金相村的五保戶家中,義務理發、清掃衛生、照顧老人,同時帶去老陳的問候。至今,全縣有39所中學參與其中,已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上百場。

越是身邊的榜樣,越有感染人的力量。熟知陳欠水的人,都知道他有三件“寶”如影相隨:一只軍用水壺,一個塞滿困難群眾資料的皮包和一輛老式自行車。2018年10月,舊的三件“寶”被泉州市黨內政治生活體驗館收藏,作為全市黨員開展政治體檢、錘煉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后來我重新買了一套,下鄉路上有三個‘伙計’陪伴,一點也不孤單。”陳欠水說。

泉州市黨內政治生活體驗館內收藏的陳欠水三件“寶”

家人同樣受其影響。在陳欠水言傳身教下,他的兒子和女兒都在普通崗位上踏實工作、默默奉獻。女兒說:“爸爸對扶貧助殘工作一直堅持著,從未動搖過,我們一直以他為榜樣。”兒子特意送他一臺強光手電筒老人手機,方便他為白內障患者作初步篩查和夜間照明。而老伴許雪琴,凡是他下鄉的日子,都會凌晨4點起床為他準備早餐,用行動給予支持與關懷。

陳欠水(右六)獲評“2020年度中國殘疾人事業助殘新聞人物”

陳欠水一路走來、不改本色,澎湃著初心的力量。此前,他已先后獲得34次市級以上榮譽,其中有9次被評為全國先進,獲得了包括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最美志愿者、全國職業道德先進個人、全國殘疾人扶貧先進個人等在內的各項榮譽。

“我是老黨員,為黨守江山,為群眾做事,我很快樂,也很幸福。”說話間,陳欠水摸了摸剛痊愈的左腿,“只要群眾需要,我拼盡全力也要一直幫下去。”

供稿 | 泉州市紀委監委 惠安縣紀委監委

整理 | 余秋莎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