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對糾治“四風”問題再次作出強調部署,必須深刻認識黨的作風對確保“十四五”時期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的重要意義,把握新征程對加強作風建設的新任務新要求。泉州臺商投資區紀工委監工委在學懂弄通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基礎上,結合職責實際,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省委“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推動學習成效轉化為具體的思路、政策和舉措,深入調查研究,進一步探索完善糾治“四風”長效機制。
主要做法及成效
抓住“關鍵少數”,壓實主體責任。泉州臺商投資區牢牢抓住各級黨組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以推進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為抓手,壓實黨組織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分管領導履行“一崗雙責”。對履行主體責任不力,所在單位部門發生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的,開展“一案三查”。
健全聯動機制,凝聚監督合力。制定《泉州臺商投資區落實“1+X”監督機制的實施方案》,聚焦6個方面監督重點,健全5項監督機制,壓實職能部門的監管責任,引導各級黨組織在常和長、嚴和實、深和細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健全法法銜接工作機制,加大公檢法、巡察、審計移送問題線索力度。
堅持“抓常抓長”,促進作風養成。突出重要時間節點,通過發送節假日期間緊盯“四風”問題電話通知稿、工作提示等,嚴明紀律要求;堅持專項檢查與不定期明察暗訪雙管齊下,持續傳導壓力,促進干部良好作風養成。延伸監督觸角,在全區78個行政村推廣打造“鄉鎮紀委+村級紀檢員+村務監督委員會”全程鏈式的監督機制,使監督“觸角”直抵基層“末梢”。
突出問題導向,堅持靶向發力。聚焦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研究制定為基層減負16條具體措施;深度推廣“大督查”工作機制,嚴格執行督查檢查考核年度計劃和審批報備制度。在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監督中,聚焦報表亂象,設立4個鎮村觀察點,將各類疫情防控報表從原來的46張減少到26張,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堅持嚴查重處,保持高壓態勢。健全信訪舉報和問題線索集體研判管理制度,對涉及“四風”問題深入分析,做到精準發現問題、精準把握政策、精準處置線索。強化節點期間典型案例通報曝光,確保“三個效果”有機統一,持續釋放越抓越緊、越往后越嚴的強烈信號。
織密制度籠子,做好源頭防范。創造性打造“親清家園”智慧監督服務平臺,構建完善“惠企監督、便民監督、工程監督、村級監督、社會監督”五大監督體系,在線對部門權力運行進行“監督的再監督”,聚焦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實時發現行政審批服務流程中的異常點,發出預警和催辦提醒,接受社會監督投訴,讓“紀檢監察+”的監督機制直達服務群眾和企業的神經末梢。
突出嚴管厚愛,筑牢擔當意識。出臺《關于建立容錯糾錯機制鼓勵改革創新激勵干部干事創業的實施意見(試行)》,把“立規矩”作為根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治本之策,完善問責制度和激勵關懷機制,把“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具體化,切實保護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隱形變異問題監督手段滯后。一些單位黨組織和紀檢監察干部主動監督、創新監督的意識不足,日常監督的方式和手段更新不夠,較多
密切黨群企關系和解決群眾訴求有差距。少數黨員干部的群眾觀念淡薄,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調查研究不夠,解決群眾訴求不盡職盡責,造成群眾的不滿意。部分特約監察員反映,黨政機關“門難進、臉難看”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機關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和服務水平有了顯著提升,但個別單位還是存在“事難辦”的問題。
貫徹落實制度不夠平衡。走訪調研發現,一些單位部門對糾治“四風”問題的制度規定未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性、操作性不強;在制度制定和調整上缺乏主動性,存在等靠思想,上級不出、本級不動、下級不想,對新形勢下“四風”問題的表現和動向探查不到位。
工作對策建議
堅持政治引領、教育為先。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教育引導黨員和公職人員深刻認識作風建設對于保障“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的重要意義,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以實際行動和工作成效做到“兩個維護”。充分運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繼承弘揚對黨忠誠、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堅持問題導向、立行立改。督促各級黨組織定期對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糾治“四風”有關工作情況進行評估,針對“四風”問題的新情況、新問題,修訂完善相關制度措施;針對“四風”突出問題組織開展專項治理,重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
堅持協同發力、提質增效。延伸拓展“1+X”監督機制,紀檢監察機關和有關職能部門根據職責分工,依規依紀依法履行糾治“四風”工作職責,借助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加強對審批監管、執法司法、金融信貸、公共資源交易、公共財政支出等重點領域的監督;進一步健全完善信息互通、線索移送、協作配合、成果共享機制,提升監督質效。
堅持破立并舉、糾建結合。推進糾“四風”和樹新風并舉,著力從體制機制上堵塞漏洞,鏟除“四風”滋生蔓延的溫床和土壤。完善激勵制度和容錯機制,讓干部隊伍的活力得到激發,注重工作實績,預防“以痕跡代替業績”過度留痕等現象。進一步發揮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作用,著眼常態長效,強化制度執行,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推動糾“四風”樹新風工作持續深入。
文:泉州臺商投資區紀工委監工委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