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黨員英烈譜】朱思:閩南農民運動先驅 獄中堅貞不屈斗士
來源:泉州晚報 發布時間:2021-06-27 22:07

朱思

人物簡介


朱思(1905-1930年),原名朱錦聯,漳州市平和縣九峰鎮復興村人,1921年秋,考進集美學校中學部,1926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與組建福建工農革命軍獨立第一團,擔任副團長,積極協助組織和領導“平和暴動”。1929年春,奉調中共福建臨時省委工作,不久化名王平前往惠安縣恢復和發展黨組織。同年9月,中共惠安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朱思任中共惠安縣委書記。12月18日晚在一個革命據點時遭敵突然襲擊,不幸被捕。12月21日被押送泉州海軍旅部監獄。1930年1月,轉押福州,幾經嚴刑酷審,始終堅貞不屈。1930年秋,因遭敵折磨,病情惡化犧牲在獄中,時年25歲。


1905年7月,朱思出生于漳州市平和縣九峰鎮復興村一戶貧苦農家,父親為其取名朱錦聯,并對他寄予厚望。10歲時,他進入村塾,讀書十分用功,門門功課都很好。從小他就親歷目睹了社會的黑暗,在父親教誨下愛憎分明,同情貧苦民眾。

1921年,朱思考入集美學校中學部。當時,學校深受五四運動影響,革命氣氛濃厚。他如饑似渴地閱讀《新青年》《向導》等進步書刊,深入思考中國社會變革問題,尋求革命真理。立志投身革命、尋思救國救民途徑的他改名為“朱思”。

1926年,朱思在九峰奎文小學任教。教書育人之余,他經常到附近的鄉村訪貧問苦、做社會調查,探究農民貧窮困苦的根源,深切地感受到勞苦大眾生活的艱辛及他們對摧毀舊制度的強烈渴望。

同年10月,同窗好友朱積壘以國民黨農民部特派員的公開身份回平和開展革命活動,朱思積極協助朱積壘開展農民運動工作。年底,經朱積壘和另一名黨員介紹,朱思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9月,中共平和縣臨時委員會及平和縣農民協會成立,朱思任縣臨委副書記兼縣農協秘書長。他以縣農民協會成立為契機,繼續用教書作掩護,走遍崎嶺鄉村村戶戶,秘密串聯,公開發動,不斷把農民運動向前推進。

1928年3月8日,震撼閩粵的“平和暴動”爆發。作為福建工農革命軍獨立第一團副團長兼“平和暴動”委員會副總指揮,朱思積極參加戰斗,采取“聲東擊西,引敵出城”策略,極大地打擊了反動勢力的囂張氣焰。此后,他接替負傷的朱積壘,擔任中共平和縣委代理書記,領導剛創建不久的革命軍隊,在閩粵邊界的崇山峻嶺中與敵周旋。


平和暴動紀念館

平和暴動使用的旗幟


1929年春,朱思調福建省委工作。7月,為了重建惠安黨組織,中共福建省委派朱思化名王平,潛入白色恐怖籠罩下的惠安縣城,開展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工作。

在朱思的努力下,惠安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工作進展很快。1929年9月,中共惠安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成立中共惠安縣委,朱思任縣委書記。過度的勞累和艱苦的斗爭環境,使身體瘦弱的他染上肺病。

同時,危險也一步步向朱思逼近。1929年12月18日晚,他和6位同志在惠安城關地下工作據點會合時,遭敵襲擊,全部被捕。在監獄里,他在敵人威逼利誘和嚴刑逼供之下,不為所動毫無懼色,保護了黨組織和革命同志的安全。

12月21日,朱思被押解到泉州海軍旅部監獄,在這里又受盡酷刑。盡管遍體鱗傷,敵人仍無法使他開口。一個月后,他被送到福州省城監獄,被國民黨福建省高等法院判處徒刑。由于獄中潮濕骯臟,伙食低劣,獄卒殘虐,他肺病加劇,整天咳個不停,人更消瘦了。

此時,為改善獄友的生活條件,他領導獄友進行了絕食斗爭,迫使反動當局作出一些讓步。帶病的身體,加上數天的絕食,加劇朱思的病情。獄吏對這位獄中鬧事的組織者懷恨在心,故意不讓醫生來為他診病,錯過了最佳診療時機。1930年5月,因遭敵折磨,朱思肺病嚴重復發,不幸殉難于獄中,時年僅25歲。


【責任編輯:莊秀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