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哲在《中國紀檢監察報》發表署名文章:不斷提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綜合功效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發布時間:2021-06-10 09:01

福建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圍繞提高“三不”綜合功效,大力推進清廉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圖為近日,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政和縣紀委監委組織黨員干部到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跡館參觀。(黃健 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不斷提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綜合功效。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反腐敗工作融入管黨治黨全局、嵌入國家治理體系的戰略部署,是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提高“三不”綜合功效,把握科學方法,完善工作機制,夯實實踐成果,持續鞏固發展良好的政治生態。

把握提高“三不”綜合功效的科學方法

提高“三不”綜合功效,凝結著對腐敗發生機理、管黨治黨規律和當前形勢任務的深刻洞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科學統籌謀劃、講求方式方法。

以“三不”一體推進為根本路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個相互融合、交互作用的有機整體,既功效不同、各有側重,又密不可分、相輔相成,任何一方面滯后、一環節割裂,都會影響反腐敗整體進程和綜合效果。要在扎實做好“三不”各項工作的同時,著力打通三者內在聯系,在推進“不敢腐”時注重挖掘“不能腐”“不想腐”的功能,在推進“不能腐”時注重吸收“不敢腐”“不想腐”的有效做法,在推進“不想腐”時注重發揮“不敢腐”的威懾和“不能腐”的約束作用,做到系統謀劃、整體運作、一體推進,持續釋放標本兼治的綜合效應。

以“三個導向”結合為重要指引。導向是行動的指引,導向正確才能事半功倍。堅持目標導向,促進反腐敗斗爭從抓“他律”向促“自律”深化,不斷健全完善以保持高壓態勢形成強大震懾的“不敢”、以強化監督約束扎緊制度籠子的“不能”、以提高思想覺悟筑牢拒腐防線的“不想”的長效機制。堅持問題導向,解決好推進“三不”實踐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哪里薄弱就在哪里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堅持結果導向,明確“三不”綜合功效的評判標準,關鍵看黨內政治生活是否嚴肅認真,看政治生態是否風清氣正,看選人用人是否導向正確,看權力運行是否科學規范,看干部作風是否有效改進。

以“三個效果”統一為基本遵循。提高“三不”綜合功效,落腳點在功效,一切政策策略的運用、工作措施的推進,都要著眼于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堅持從政治上看反腐敗斗爭,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引,明確“三不”一體推進的方向、思路、重點,把做到“兩個維護”貫穿始終,確保政治效果。既要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又要牢固樹立紀法思維和程序意識,講求執紀執法貫通、有效銜接司法、尊重保障民法典賦予的相關權利,確保紀法效果。注重在清除“污染源”時最大限度維護穩定大局、發展大局,并通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進治理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確保社會效果。

構建提高“三不”綜合功效的工作機制

緊緊圍繞治理腐敗關鍵環節,從組織領導、力量統籌、業務融合、政策策略等方面,積極探索不斷提高“三不”綜合功效的有效載體,形成長效機制。

健全齊抓共管的責任機制。提高“三不”,根本在于加強黨的領導,發揮黨委(黨組)主體責任作用。要把一體推進“三不”納入黨委(黨組)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整合資源形成“一盤棋”機制。比如,福建省紀委監委探索落實案發地黨委主體責任辦法,委托所在地黨委主要負責人做好與相關涉案人員談話、督促說明情況等工作,推動黨委全面審視政治生態,壓緊壓實一體推進“三不”的“責任鏈”。要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到一體推進“三不”的全過程各方面,積極構建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貫通協同機制,形成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

健全權責清晰的監督機制。抓住主要矛盾,靶向聚焦、精準施策,把“三不”一體推進抓實、抓具體。緊盯各級黨政班子成員特別是一把手等關鍵少數,探索建立“分級分類、責任到人”的監督網絡,促進關鍵少數發揮“頭雁效應”;聚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堅持查辦案件首先從政治問題查起,把準政治方向,落實政治要求。比如,去年福建省紀委監委針對個別地方破壞老建筑等問題,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重要論述特別是《〈福州古厝〉序》作為調查工作的政治依據,推動制定《福建省傳統風貌建筑保護條例》,強化法治保障。

健全協同發力的運行機制。強化一體推進“三不”的協同性,打通堵點、補上斷點、抓住同頻共振關鍵點,推動監督、辦案、警示、懲戒、整改、治理一體貫通、相互銜接。突出規范化建設,將“三不”一體推進納入審查調查標準化體系,做實“后半篇文章”等環節,充分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本功效。突出信息化賦能,運用“制度+科技”手段,推動完善鄉村振興(扶貧惠民)資金在線監管平臺、建設工程領域招投標在線監管平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突出常態化教育,深挖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內涵,做實警示教育、廉潔教育,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夯實提高“三不”綜合功效的實踐成果

“三不”綜合功效不是各方面功效的簡單物理疊加,而是各方面功效化學反應、綜合作用的結果,必須做好“人”的轉化,釋放“懲”的震懾,發揮“治”的功能,筑牢“防”的堤壩,確保取得全方位的綜合效果。

懲治震懾、懲戒挽救、教育警醒相統一。紀檢監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紀法情理貫通融合,深化運用“四種形態”,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懲前毖后、治病救人,使犯錯誤的同志真正從思想上認錯悔錯、從行動上糾錯改錯,警示他人防錯避錯。注重教育引導反思案件中暴露出的制度機制積弊,查找政治生態和廉政建設風險點,讓“劇中人”分析“劇中事”,增強“三不”一體推進的針對性有效性。

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相貫通。將“改、建、治”的理念貫穿審查調查全過程,深入查找案件背后的管理漏洞、制度空隙、責任缺位、治理短板,通過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呈報政治生態分析報告、持續跟蹤指導等方式,推進重點領域監督機制改革和制度建設。實踐證明,通過審查調查深入把脈問診,下發紀檢監察建議書、督促案發地黨委履行主體責任,是一體推進“三不”的有效途徑。2020年以來,福建省紀檢監察機關共發出紀檢監察建議書1960份,對督促發案單位及時挽回損失、完善監管機制、強化廉潔風險防控發揮了積極有效作用。

政治生態、干事氛圍、發展環境相促進。將一體推進“三不”與營造涵養凈化政治生態結合起來,深挖個案背后的地域性、領域性問題,有針對性地對相關地方、單位開展政治生態分析研判,剖析深層次共性問題癥結和要害,找準“三不”同向發力的結合點,疏浚清淤、扶正祛邪,推動個案查處向修復凈化政治生態轉化,進而營造干事創業的氛圍,形成良好發展環境。比如,福建省紀委監委在查處人防系統有關案件后,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典型案件,對全省人防系統政治生態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推動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聚焦主責主業,規范權力運行,培育廉潔文化,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形成團結干事的濃厚氛圍。

(李仰哲 作者系福建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