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公布的2019年度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評價中,泉州開發區服務與管理質量再次蟬聯全省第一,為優良營商環境再添一枚金質勛章。
近年來,開發區全力構建規范化、便利化、智能化營商環境。區紀工委監察組積極呼應融入,用心用情回應,以“監督+”助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抓牢放管服“牛鼻子” 營商環境指數躋身全市前三
作為泉州產業核心區之一,開發區每平方米工業用地實現GDP6002元、實現稅收430元、人均GDP55.7萬元,單位面積平均產出位居全國國家級開發區前列。
這樣的發展密度,對政府辦事效率要求更高。”區紀工委監察組負責人說,為此,我們抓住助力深化“放管服”的牛鼻子,進一步打開便企便民的活力大門。
就在上個月,經區紀工委監察組交辦、督促落實,開發區優化營商環境近期重點任務和4張任務清單基本落實。全區569項審批事項均可在省網上辦事大廳預審、辦理;窗口設置群眾“一趟辦不成”事項登記臺賬,“一趟不用跑”事項443項、“最多跑一趟”事項123項,兩項占比高達99.5%。
在去年整合推行“我要開餐館、開超市、開眼鏡店”等10個“一件事”集成套餐的基礎上,今年,推出“我要辦理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等10件事集成套餐服務,總申請材料減少10多份,精簡比例達到70%;申請時間減少15天,時限壓縮了85%。
區行政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探索創建“一門、一號、一窗”服務方式,將原先按部門設置的窗口改成N個綜合窗口,將行政服務大廳變為“一站式”辦理平臺,提升企業群眾辦事的便利性、流暢性。
親清政商踐行“四到” 重點項目提速堅定企業發展信心
親清政商關系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保障。既親又清,就是要親而有度、清而有為,就是要“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區紀工委監察組知行合一,在親清政商關系中護航發展行穩致遠。
去年6月,斐樂集團全球采購中心項目正式投用,從建設到投用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這樣的速度,在投資方的意料之外。
“去年因疫情工期被耽誤了兩三個月,本以為來不及完成了,沒想到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完成了新建5層廠房和兩萬平米的裝修工程,比預期提前投入運營。”項目基建負責人李清河參與了項目建設的全過程,在他看來,與之前負責的其他項目相比,該項目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順利完成,離不開區紀工委監察組掛鉤項目領導的重視和服務。
“項目建設遇到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我便通過微信與區紀工委監察組主要負責人聯系,一般當天、最晚第二天,她就會叫我去辦公室,找來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起商討解決,并明確處理時限。”李清河說,有一次,工程要進行電容增容改造,如果正常的申報需要1個月時間,將影響多個施工隊的進度和協同作業。“經協調,僅用兩天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溝通無障礙,解決問題效率高,讓企業能夠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主業上,這樣的投資體驗,帶動再投資熱情。李清河表示,未來五年,公司計劃擴建到6萬平方米,將斐樂集團鞋服供應鏈管理中心也遷進開發區。
一線監督服務 精準破解堵點痛點難點
“最近企業發展有沒有遇到什么問題,辦事有遇到什么困難?”這是區紀工委監察組工作人員每周走訪企業時,都要問的基本問題。
今年以來,區紀工委監察組把破解影響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著力點,推行紀檢監察干部 “131”走訪服務企業活動。即,每周開展1次走訪,每次至少走訪3家企業,每月召開1次走訪工作匯報會,一線跟進監督,積極幫助企業解難紓困。
某企業此前購買了一塊土地,今年因訂單增加,想要用這塊地擴建生產線,但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項目難以推進。走訪時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迅速整理問題,轉交給相關部門跟蹤處理,幫助企業打通發展堵點。
類似這樣的例子,隨著紀檢監察干部活躍在優化營商環境的第一線,正在不斷涌現。根據統計,活動開展以來,區紀檢監察干部已走訪企業42家,征求意見建議20多條,全部分解至相關部門,并督促限期整改。(泉州開發區紀工委監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