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協民(安溪縣委史志室 供圖)
人物簡介
蔡協民(1901年—1934年),又名蔡杰,湖南華容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先后任第十一軍二十五師連政治指導員、第十六軍四十七師一四○團政治處主任。1928年1月參與領導湘南起義,4月率部到達井岡山會師后,任紅四軍第三十團、第三十二團黨代表。1929年1月隨軍轉戰贛南、閩西,7月出席中共閩西黨的一大,被選為中共閩西特委常委兼組織科科長。之后被派到中共福建省委工作,先后任省委軍委秘書、省委秘書長、省軍委書記兼福州市委書記。1932年毛澤東率東路軍攻克漳州后任中共漳州中心縣委書記、紅三團總指揮。1933年7月調任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常委、秘書,指導安南永德蘇區的政權建設和土改分田。1934年4月因叛徒出賣被捕,7月在漳州英勇就義。
蔡協民青年時期就讀于湖南長沙第一師范學校,畢業后投入黨領導的學生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黨組織送他到廣州參加第五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畢業后回華容縣開展農民運動。1926年2月,擔任農民部長。1926年秋組織3000余人的農民義勇隊配合北伐軍作戰。同年底華容支部改為中共華容特支,任書記。
1927年3月,中共華容縣委成立,蔡協民任組織部長。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蔡協民受到反動派通緝,黨組織派他到武漢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中工作。不久,他隨軍離開武漢抵達江西南昌。
南昌起義時,蔡協民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師的連指導員。起義軍撤出南昌后,他跟隨朱德、陳毅所部從贛南經閩西到粵東,隨后又轉戰到粵北、湘南一帶。1927年底,他被派往湖南郴縣開展革命活動,組織農民武裝。1928年1月,蔡協民率領郴縣農民武裝參加朱德、陳毅發動的湘南暴動。4月率農民軍到達井岡山會師,先后任紅四軍第三十團、第三十二團黨代表,參加鞏固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
1929年1月他隨軍轉戰贛南、閩西,2月任紅四軍第三十一團黨代表。3月,第三十一團擴編為縱隊,任第三縱隊黨代表兼中共縱委書記。6月擔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被選為紅四軍前敵委員會委員。7月下旬出席中共閩西黨的一大,被選為中共閩西特委常務委員兼任組織科科長,與特委書記鄧子恢、軍委書記張鼎丞等人一起,領導閩西人民開展土地革命斗爭。
之后,蔡協民被調到中共福建省委,任省委軍委秘書,不久,調任省委秘書。1930年8月,任福建省行動委員會秘書長,11月,福建省行動委員會解散,黨、團、工會等分別恢復,按原有組織系統開展活動,蔡協民任省委委員、秘書長。
1931年1月,蔡協民任省軍委書記兼福州市委書記。3月25日,省委機關在廈門被敵特破壞,黨、團省委和省互濟會撤出廈門,遷到福州。省委代理書記王海萍到上海向黨中央匯報,決定由蔡協民、曾志、董云閣建立臨時省委機構,由蔡協民負責召集會議,開展工作。4月底,王海萍從上?;氐礁V?,帶回中央指示:在斗爭環境極端惡化的情況下,臨時省委機構撤銷,原省委領導人以巡視員身份分別到各地指導斗爭。據此,蔡協民到泉州一帶巡視,指導革命斗爭工作。
在白色恐怖籠罩下,蔡協民不顧反動軍警、特務的搜捕,帶病開展工作,使各地黨的組織沒有因省委機關遭破壞而失去聯系。1931年7月,黨中央決定福建省委暫不恢復,成立廈門和福州兩個中心市委,分別領導閩南和閩東、閩北的斗爭,任命蔡協民為福州中心市委書記。1932年1月,蔡協民調到廈門中心市委工作。3月,到惠安縣領導和發動惠安群眾開展抗捐斗爭。
1932年4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東路軍經閩西直下閩南,于4月20日勝利進入漳州。在中央紅軍和毛澤東的領導幫助下,閩南革命委員會在漳州宣告成立。同時,中共閩南特委改為漳州中心縣委,蔡協民任書記,受中共廈門中心市委領導。在紅軍東路軍的幫助下組建紅三團,蔡協民任總指揮。6月,紅三團在駐地遭國民黨軍隊圍攻,戰斗失利,他率少數戰士突出重圍。同年冬被調回廈門,受到上海黨中央的錯誤處分,中止了黨的組織關系。但他忠誠堅定,繼續在工人中從事革命活動。
1933年,蔡協民根據其在井岡山、江西蘇區、閩西蘇區多次參加土地革命的經驗,結合安南永德蘇區的實際,撰寫了《怎樣分田地》小冊子,分發給縣、區、鄉各級干部學習。原件現保存在福建省檔案館。(安溪縣委史志室 供圖)
1933年7月,黨組織派蔡協民到安溪縣任中心縣委常委、秘書,他積極參加安溪中心縣委的領導工作,致力于黨和游擊隊組織建設,發展安溪、南安、永春、德化四縣的游擊區,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他參與地方蘇維埃政權建設,指導安南永紅色蘇區的政權建設和土改分田,有效地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的革命熱情。他為中心縣委起草了許多通告、決議和報告等重要文件,對指導安南永德紅色蘇區的斗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3年9月“青云樓事件”發生后,他及時總結夏收斗爭和“青云樓事件”的經驗教訓,繼續領導和發動安南永德紅色蘇區人民開展斗爭。后又調回廈門,負責在工人中建立黨的外圍組織——互濟會。
1934年4月16日,蔡協民離開廈門前往中央蘇區,行至漳州石碼,因叛徒出賣而遭逮捕。經受多次刑訊,依然堅貞不屈。7月,在漳州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33歲。(記者 謝偉端 通訊員 陳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