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黨員英烈譜】顏步青:永春“東區赤子” 農民運動先驅
來源:泉州晚報 發布時間:2021-04-30 08:10

人物簡介

顏步青,1907年11月出生于永春縣東平鎮東山村。幼年時隨父移居海外,1919年回國求學。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年底受組織派遣回永春開展革命活動,創辦東山村第一所小學——啟明小學,并組織農民協會,是永春東區農民運動的倡導者和領導者。1927年3月任永春農民協會執委。1928年10月任東區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同年11月9日在東區事變中被捕,釋放后終因傷勢過重,1931年6月14日在廈門逝世。

位于永春縣東平鎮的東山村農民協會舊址

東區農民運動紀念館展示了顏步青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

他,幼年隨父移居海外,十二歲回國求學,十九歲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從此在革命道路上鞠躬盡瘁。他用革命精神感染人,用革命行動引領人,他創辦了家鄉的第一所小學,是永春東區農民運動的倡導者和領導者,被譽為“東區赤子”。他就是出生在永春縣東平鎮東山村的顏步青。

回國后的顏步青,在福州三牧坊中學求學時開始接受黨的教育,投入革命活動。他利用寒暑假回鄉的時間,積極向鄉親們宣傳革命。

永春的東區,位于縣城之東,包括東平鎮大部分和桃城鎮一部分。1926年顏步青畢業后不久,受組織派遣回永春組織農民協會,在東區一帶開展革命活動。

他開辦了東山村第一所小學——啟明小學,以校長的身份宣傳革命思想,聘請思想進步的教師,向學生和群眾宣傳政治形勢、黨的方針政策。他組織成立的東山村農會,是永春較早建立的鄉村農會之一,通過學校集會,下鄉訪貧問苦,將當地學生、群眾團結起來。

顏步青在農會活動主要場所之一的上茅祖厝大門橫楣上題寫“藏器待機”四個大字,表達了他實現革命的策略思想;編印《桃浪》刊物,傳播馬列主義,報道各地革命活動情況,宣傳減租、抗餉、抗稅。東山村有個地痞,作威作福,群眾恨之入骨,農會會員齊力把地痞的囂張氣焰打下去,群眾拍手稱快,農會聲威大震,東區各村紛紛成立農會。1927年3月,永春農民協會正式成立,顏步青任執委。

1927年3月12日,永春民軍一營長派兵催收煙苗捐,當地農協會會員開展辯論斗爭,士兵空手而回。營長惱羞成怒,派兵荷槍實彈再往收捐,雙方爭執,士兵開槍打死一名老婦女,引起群情激奮。顏步青發動東區農協會員、群眾千余人,抬著遺體,到縣城示威游行,要求嚴懲兇手;出殯之時,上千名憤恨的群眾參加,成為對反動派一次大示威。

1927年11月,在中共永春特支領導下,東區農民協會成立,有會員2000多人,顏步青為領導人之一。1928年2月,顏步青等人帶領隊伍挺進縣城,救出監獄里因抗捐被關押的無辜群眾。同年8月,縣委派顏步青收集東平商戶購買的槍支,成立共產黨在永春領導的第一支人民武裝——東區民團。同年10月,顏步青任東區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顏步青的為民深情,讓他贏得了群眾的心。有一次,他到永春縣城開展工作,混入農會的異己分子派人埋伏在格頭,企圖殺害他。群眾知悉后急報顏步青,他改道坂上格,才免遭暗算。

東區農會的行動,觸動了反動派的根本利益。軍閥和當地的反動派串通一氣,1928年11月9日密謀策劃事變,顏步青不幸被捕,被押解到漳州監獄。

在監禁中受盡嚴刑拷打的顏步青堅貞不屈。東區群眾千方百計設法營救,其父為救兒子傾家蕩產。顏步青終得釋放,因傷勢過重轉往南洋醫治不見好轉,回國在廈門繼續治療。終因醫治無效,于1931年6月14日逝世,年僅24歲。顏步青去世后,他的愛人和孩子前往南洋生活。

顏步青等人領導人民開展聲勢浩大的農民運動,為永春點燃了熊熊革命烈火。現在,位于東山村851號的大厝(東山村農會舊址)布置為東區農民運動紀念館,生動展示了顏步青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

記者 張君琳 通訊員 林聯勇/文 永春縣委史志室/供圖

【責任編輯:黃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