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減證便民”背后的故事
來源:泉州廣播電視臺 發布時間:2021-04-20 09:30

優化營商環境是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內在需求,同時也是提高泉州市聲譽、進一步吸引資本投資的現實需求。今年是泉州邁進萬億俱樂部的起始之年,也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優化營商環境被提至更加重要的位置。營商環境涉及公共服務、人力資源、市場環境、創新環境、金融服務、法治環境、政務環境多個維度,這幾個維度的內容都和紀委監委息息相關,離不開堅強的紀法保障。為此,泉州市紀委監委、泉州市發改委(營商辦)、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營商環境提升年 紀檢監察在行動》專欄,聚焦我市創新監督、跟進監督、精準監督,不斷破解影響營商環境痛點、堵點的新舉措、新動作。

今天首先來關注“減證便民”背后的故事

中建遠南集團有限公司里,劉秀娟正登錄網站進行“建筑業企業資質認定增項申報”。以往,她在進行同項申報時,需要攜帶單位社保繳費憑證,前往行政服務中心辦事窗口辦理。今年來,她不僅可以直接在網上操作,社保證明材料也簡化了。

中建遠南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秀娟:

“每月的十五日過后才能導出那個社保憑證,那這樣子就延長了我們一個申報周期?,F在用社保承諾書代替了社保繳費證明,就大大縮短了我們企業的申報周期。”

自我承諾,審批簡化,這樣的便利得益于社保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的推行。這樣的承諾制在工程勘察、工程設計資質認定等行政審批服務事項中也得到了應用。

泉州市住建局審批科工作人員 黃玉鳳:

“第一季度的話,企業按照社保證明承諾事項審核審批的,建筑業和工程勘察設計資質申報的話總共是161件,那社保承諾率是100%?!?/p>

“減證便民”背后,離不開紀檢監察隊伍的監督推動。近年來,立足于民營經濟特色,在“晉江經驗”的指引下,泉州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大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特別是2018年全國全面啟動清理證明事項工作后,泉州隨即展開行動,取消自行設定的證明事項102項。營商環境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對照企業和群眾的需求仍有差距,對此,市紀委監委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對營商環境突出問題開展調研摸排,圍繞行政審批、惠企便民等領域查擺問題,督促市司法局等職能部門加快推進證明事項動態清理工作。全市證明事項清理工作啟動后,全市各單位行政審批申報材料涉及“證明”的事項共計2454項全部納入清理范圍,最終壓縮形成《泉州市市直單位保留的證明事項清單》,僅保留106項和《以省五級十五同標準為依據的證明事項清單》1090項,共減少1258項。

泉州市司法局政策法規科科長 黎三保:

“對于可以通過法定證照書面告知承諾,信息共享,政府部門內部核查,網絡核驗和合同憑證等辦理的,或者可以通過其他材料涵蓋或替代還要進一步進行精簡。那接下來我們還將推進證明事項的出具進行政服務中心辦理,對于一些確實需要提交的證明事項,老百姓可以在出具單位的行政服務窗口即可辦理?!?/p>

邁入萬億俱樂部后,在加快創建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的新征程中,泉州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將今年定為營商環境提升年。找準問題,增強優化營商環境的靶向定位,是市紀委監委秉持的理念。新年伊始,市紀委監委便啟動了全市紀檢監察機關精準監督打通堵點助推優化營商環境“百日行動”。

泉州市紀委常委、市監委委員 林文超:

“營商環境已成為吸引優質企業、高端項目、優秀人才的關鍵,它的吸引力往往超越以往傳統的一些要素成本。2020年我們泉州GDP破萬億,站在新的起點上,營商環境的好壞關乎我們泉州未來的作為。年初,市委市政府決定開展營商環境三年行動,市紀委監委按照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我們的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里,督促主管部門落實主體責任,有效解決群眾還有企業在辦事過程中遇到的堵點、痛點、難點。營商環境好了,家有梧桐樹,鳳凰自然來。”

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聚焦問題整改、服務效能、政策落實、紀律作風等關鍵環節,紀檢監察機關變被動等線索為主動找問題,將進一步集中市、縣、鄉三級紀檢監察機關力量,為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新高地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泉州市紀委常委、市監委委員 林文超: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接下來我們將立足這個職能職責,強化保障促進。我們將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與企業家面對面談形勢,聊問題、聊困難、找對策,幫助企業家解決他們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難題。另一方面我們將督促各地各部門按照‘多設路標少設路障,多踩油門少踩剎車’的思路,講章法,講規矩,講法律,剔除人情思維,讓廣大企業在泉州安心、省心、放心,發展壯大?!?/p>

據了解,“百日行動”開展以來,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派出紀檢監察干部1011人次,走訪2396家企業,累計推動解決各類影響營商環境堵點痛點問題217個。

記者:陳耀坤 魏佳媚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