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我愛“較真”
付玉鳳
2020年初秋,在泉州市廉政教育基地,我和同事一坐又是一天。對案件審理人而言,提前介入審理是家常便飯,早已習慣于與枯燥的案卷材料為伴。
“1%的失誤對于當事人就是100%的傷害。”紀律審查工作體現(xiàn)黨紀黨規(guī)的嚴肅性,容不得半點馬虎。執(zhí)紀審查過程中,一起案件能否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案件審理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
付玉鳳(左二)結合實際案例,與同事交流討論《政務處分法》有關條款的應用。
2017年以來,我奮戰(zhàn)在審理戰(zhàn)線已四年之久。我覺得審理干部要做到政治上堅定,思想上清醒,工作上嚴謹。常年如一日保持同一愛好也許很容易,可常年如一日的堅持做好同一項工作,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善始善終,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案件審理是審查調查處理違紀違法案件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定性量紀必須慎之又慎,力求準確無誤,不僅要對案件負責,也要對被審查調查人負責。除了要審查證據是否合法、真實、有關聯(lián),還要看收集證據的形式是否規(guī)定,對每一起違紀違法案件從初核、審批、立案、調查、審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始終保持公正的立場,不偏不倚地提出審理意見。
去年底,因工作需要,我和同事提前介入審理甲某某、乙某某嚴重違紀違法案。厚厚的一摞摞案件材料足足看了多天,提出了十幾條補充完善意見。
審查調查部門立案時,初步認為乙某某利用甲某某的職務便利,共同實施了貪污行為,即全案應認定為貪污。我通過調閱、分析案件材料,發(fā)現(xiàn)乙某某的犯意具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可能會影響到案件定性,遂提出來完善充實甲、乙二人的供述。
“我們已經制作了被調查對象的供述,也有相關證人證言,現(xiàn)在還要繼續(xù)做筆錄,有這個必要嗎?”面對這個意見,不少同事提出質疑。“案件質量是審理工作的生命,絕不能掉以輕心,哪怕只有1%的疑點也要充分論證。”我堅持道。
后來,正如我擔心的那樣,審查調查部門核查的結果與一開始掌握的情況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乙某某在部分犯罪事實中,未與甲某某形成共同犯意,其另起犯意的行為應評價為詐騙。
是的,哪怕只有1%的疑點也要充分論證!正是在這種執(zhí)著下,由我負責提前介入審理的所有留置案認定的事實,全部被司法機關認可、采納。
審理是一項特別“較真”的工作。經常有人說審理工作經常要得罪人,的確,我在要不要補充證據材料、補充哪些證據材料這些問題上,記不清自己與辦案人員發(fā)生過多少回爭執(zhí),“紅過臉”“吵過架”,但正是這份“較真”,案件質量才能在這些“摩擦”中逐步提升完善,也正是因為這份“較真”,我收獲了同事們的信服。
作為一名黨員,我要求自己在本職工作中時刻保持黨員的先進性,積極發(fā)揮模范作用。多年的審理工作,從紀檢“新兵”到紀檢“熟手”,我始終有種本領恐慌的感覺,只要一有空,就坐下來靜心研讀黨章黨規(guī)黨紀及法律法規(guī)。在2020年泉州市紀委監(jiān)委舉辦全市紀檢監(jiān)察系統(tǒng)首屆專業(yè)技能(審理業(yè)務)競賽中,我交出了亮眼的答卷,帶領的審理團隊總分位居全市第二,榮獲團體二等獎,個人以全市第一的成績獲得“十佳能手”榮譽稱號。
回首工作歷程,從工商局到司法局,再到紀委監(jiān)委案件審理室,對我來說,變的僅僅是崗位,不變的是初心。漫漫紀檢監(jiān)察路上,我將繼續(xù)把初心融入靈魂,把使命扛在肩上,秉持心中的執(zhí)著與堅守,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員及紀檢監(jiān)察干部的責任與擔當。
作者系洛江區(qū)紀委監(jiān)委案件審理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