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先進工作者李云華:是醫生,更是親人
來源:福建省紀委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1-04-09 17:04

他帶給病人的不僅是救人的醫術

更是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在病人眼中

他是醫生,更是親人

二十八年的堅守

他無私地把青春獻給麻風病防治事業

一萬多個日日夜夜

他用真情和執著

詮釋著一名醫務工作者博大之愛

他被當地群眾親切贊譽為

“人民的好醫生”

他就是福建省唯一駐守麻風病人康復點的

專職防治醫生李云華

李云華

李云華,中共黨員,南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麻風康復點專職醫生,曾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及省、市“五一”勞動獎章,及“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2017年“中國好醫生”10月份月度人物、“感動福建十大人物”、第七屆福建省“青年五四獎章標兵”等榮譽稱號……

“別人能干,我也能!”

1993年底,李云華隨親戚來到南安。本來只是一次沒有計劃的遠行,交談中,聽聞南安市麻風病人康復點缺少駐村醫生,學醫的李云華在朋友的介紹下,便決定去試一試。

麻風病人康復點

李云華的首次出現,受到許多康復者的圍觀。沒有鑼鼓聲和掌聲,映入眼簾的,是肢殘、凸眼、流血、歪嘴、腳底流膿的一群老人。盡管有心理準備,對于剛剛踏出校門的他來說,這樣的情景還是令人始料不及。

第一晚,李云華就失眠了。走還是不走,怎么走,怎么向老院長提出辭職,一連串問題在他腦中揮之不去。“既然答應了,就不能一走了之。別人能干,我也能!”這個聲音,最后留在了李云華腦中。

翻新建設的麻風病康復者住宅樓

留下來的日子異常艱難,李云華要面對生活條件艱苦和醫療條件落后的雙重困難。

曾經有一個月,康復點因密集的臺風連續23天停電。沒電的時候,他就用舊爐子生火燒水、煮泡面。不止停電,每逢下雨,李云華就要在屋子里擺放幾個臉盆、鐵桶,接從屋頂漏下來的雨水,還要擔心裸露在外的電線會不會著火,還有那搖搖欲墜的房梁,是否會因為狂風暴雨而倒塌。

那時候,李云華只有一輛自行車,去一趟市區的疾控中心,要在泥濘的山路騎兩個多小時。早早吃過午飯出門,載著兩箱重達幾十斤的藥品回來,到家的時候天都黑了。

只身駐扎在麻風村的李云華,在這種艱苦的環境里,孤獨而寂寞,沒有人訴說心事,沒有任何娛樂活動打發時間,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數年。

既是醫生,更是親人

相比適應生活環境,適應工作對李云華來說,顯得更加艱難。突破語言關是他首先要面對的問題。為了與病人更好地溝通,李云華硬是把閩南話這塊“硬骨頭”給啃了下來。

李云華為麻風病康復者檢查身體

康復者間的矛盾,他需要調解,康復者的生活,他需要照料,但不是每一次付出都能被理解。麻風村中的康復者,大多是1958年進來的舊病患,他們與世隔絕幾十年,與親人聯系甚少,很多人甚至早已無親無故。封閉、孤獨的生活令許多人性格孤僻、脾氣暴躁,大喊大叫、怨聲載道是李云華經常收到的“問候”。

李云華為麻風病康復者清洗瘡口

小到換藥洗傷口,大到帶康復者進城看病,李云華都要一個人完成,同時還要照顧一些后遺癥嚴重的康復者。有的康復者不慎摔倒,潰爛的傷口血流不止,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止血,否則非常危險。也因為這樣,李云華不怎么敢出遠門,即使不得已要到外面采購物品或參加醫學活動,也一定會頻繁地打電話回去,確認所有康復者都平安無事才能放心。

很多麻風病康復者手腳畸殘,行動不便,李云華經常利用外出的機會幫他們購買日用品,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困難。每逢刮臺風、下大雨時,哪怕是三更半夜,李云華都會拿著手電筒挨個病房去檢查,看瓦片是否被風吹走,屋頂是否漏雨,康復者是否安全。

李云華為麻風病康復者檢查瘡口

李云華竭力從精神和生活上關心愛護康復者,鼓勵他們熱愛生活,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他還想方設法為他們解決麻風所引起的各種困難。數不清有多少個日日夜夜,他陪著康復者散步,與他們聊家常,給他們講故事,以減輕他們的痛苦。有些患病的老人去世了,家屬沒來,他就給老人擦身穿衣帶帽辦喪事……他說:“這是對去世病人的尊重,也是對活著的病人的一種安慰。”

李云華為麻風病康復者理發

28年來,李云華默默駐守在這個偏僻的小山坳,他既要當醫生,又要當護士,他帶給病人的,不僅是救人的醫術,更是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在病人眼中,他既是醫生,更是親人。

“病人的需要,是我留下的理由。”

對于他的工作,父母一開始并不支持。在頭幾年的書信中,老人更多的是勸他回家,或者換一份工作。每次李云華都會耐心向他們解釋,說麻風病可防可治不可怕。李云華也很想念雙親,但駐守康復點的28年里,他回家僅10次。有一次回家時,因為原本濃密的頭發掉光了,父母竟沒有認出他來。

李云華和康復者們談心

面對艱辛的生活,李云華用學習和工作來充實。這些年,他不僅學會了一口流利的閩南話,還從一名專科醫生,變成了全科醫生。2002年,他參加福建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后來刻苦攻讀了3年,以優良成績畢業;2010年,他繼續攻讀臨床醫學專業,3年后獲得本科學歷。如今,麻風村的病人越來越少,但是李云華辦公桌上的醫療書籍卻越堆越高。

李云華和康復者散步

康復點所在的村莊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鄰里鄉親遇到緊急病況時就會找他醫治。看病不夠錢取藥,李云華先給墊付,家庭確實貧困的就免費給他們治病。二十余年來,為了麻風病人和普通病康復者,他往返在40公里崎嶇顛簸的村道上,蹬壞了3輛自行車,騎壞了4輛摩托車。他經常起早貪黑,作息沒規律,因此落下了胃病。

如今的麻風病人康復點,只剩下5位康復者,年紀最大的已有90歲,年齡最小的也有50多歲。與其說這里是一個麻風病人康復點,倒不如說是一個遠離了城市、遠離了人群的特殊養老院。在這里,老人們大都還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只是需要細心周到的護理。現在,李云華就是他們生活中的支柱。他的善良和牽掛,使得這些垂暮之人能夠安享晚年。

李云華

這些年,李云華先后獲得國家、省、市的十多項榮譽,但他把這些榮譽埋藏在心底,堅守在康復點,為麻風病人做好醫護工作,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病人,奉獻給麻風病防治事業。“病人的需要,是我留下的理由。”默默駐守的李云華毅然選擇那份責任,初心不忘,初衷不移,堅守不變,付出不減。

部分榮譽證書

綜合 | 《海絲商報》、中工網等媒體報道

供稿 | 泉州市紀委監委、南安市紀委監委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