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俞大猷
來源:福建省紀委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1-03-29 14:52

俞大猷(1503-1579),字志輔,又字遜堯,號虛江,泉州北郊濠市(今洛江區河市鎮)濠格頭村人,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武術家、詩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與倭寇作戰,戰功顯赫。官授平蠻將軍,死后被追謚為武襄。


胸懷天下,跳石練膽。俞大猷從小立志做一名經世濟民之人。他認為古往今來成大事者,須學識與膽略兼備,因此,他特別注意練膽。他在清源山紫澤書院讀書時,常在一塊巨石上練習跳躍,練膽壯氣。如今,該石還在,人們稱之為“練膽石”。


嚴格監管,賑災濟民。俞大猷33歲考中武舉,守御福建金門所。嘉靖十五年(1536年)福建發生大饑荒,朝廷開倉賑濟災民,有些官員乘機編造或者篡改戶籍,冒領口糧。為了讓災民真正得到救濟,俞大猷深入各鄉逐一察看災民情況,當場發放票據,讓賑災糧食真正落實到災民手中?!督痖T志》載“無一人遺,無片刻滯,無斗釜濫”,受惠者多達一萬多人。


抗擊倭寇,戰功赫赫。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起,俞大猷到浙江寧波、紹興、溫州、臺州等處抗倭、御寇,“浙直海洋千里連捷”。此后,俞大猷率水師追到鎮??谕獾馁量艹惭?,使其不敢再犯。當地百姓或建生祠感念他的再生之恩,或以他的名字命名以作紀念,如浙江鎮海俞大猷生祠、麗水市大猷街等,他與另一位民族英雄戚繼光并稱“俞龍戚虎”。


清廉為官,兩袖清風。俞大猷一生征戰,屢獲大勝,但對戰利品卻分文不取,總是上繳充公,還經常用自己俸祿救濟困難士兵。據史料記載,俞大猷受誣下獄時,所有家財不滿百金。他年少時看見家鄉濠溪上的木橋毀壞,許諾要回鄉造橋,但是直至67歲,自己積攢的俸祿才剛夠造橋費用,可見一生清廉。而后俞大猷委托其弟督建濠溪橋,造福當地百姓。


忠孝兩全,盡心反哺。俞大猷因仗義執言得罪上司被免去官職,從金門回家后,得以親侍在母親身邊盡孝,他與弟弟俞文猷兩人的孝行聞名鄉里。父親去世后,鄰居之母給予俞大猷母親楊氏很多幫助,俞大猷每次遇到鄰居之母,也都畢恭畢敬,以禮相待。


俞大猷一生執著于立德、立功、立言?!睹魇贰分性u價俞大猷:“為將廉,馭下有恩。數建大功,威名震南服?!保褰瓍^紀委監委)


【責任編輯:莊秀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