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海日|走近宋元中國的東方大港
來源:福建紀檢監察 發布時間:2021-03-17 15:46

中國是世界航海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鄭和下西洋

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早87年

比達伽瑪繞過好望角早98年

比麥哲倫到達菲律賓早116年

這個世界航海文明的先驅

帶領世界邁向廣闊的深藍

托舉起海洋時代的曙光

鄭和第五次下西洋時

曾途經泉州

在泉州留下了他的遠航足跡

泉州作為我國古代

“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刺桐港”在宋元時期已成為國際性海港

今天

是“國際航海日”

讓我們順著鄭和的足跡

回顧泉州這座“東方第一大港”

“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盛況

鄭和行香碑

永樂十五年(1417)

鄭和曾至泉州靈山圣墓行香

祈求圣靈庇佑

且立碑為記:

欽差總兵太監鄭和

前往西洋忽魯謨斯等國公干

江口碼頭

君看渡口淘沙處

渡卻人間多少人

舊日的泉州碼頭

遠航的船舶從這里起航

往來如織的人群在這里集散

踏過了無數人的航海足跡

靜駐見證著泉州的航海故事

萬壽塔

六勝塔

凌空矗立的萬壽塔與六勝塔

同為仿木樓閣式石塔

既是為中外商船導航的地標

也是護佑商旅的精神寄托

兩座航標塔遙相呼應

構成泉州港獨特又完善的

古代航海導航體系

九日山祈風石刻之西峰石刻

如果石頭會說話

九日山崖壁上10方祈風石刻

會輕輕告訴你

冬季啟航 夏季回航時

宋代官員曾為海外貿易商舶

舉行祈風儀式

夏祈南風 冬祈北風

祈祝中外航海者順風啟航

平安抵達目的地

泉州市舶司遺址

泉州市舶司

是管理海洋貿易事務的行政機構

它的設立

標志著泉州作為對外貿易口岸的正式開放

使泉州成為法定海上來往船只的登記港口

推進著宋元泉州的經濟繁榮

中國與世界的文化交流

航海貿易各參與方的共同發展

陶瓷器

是宋元時期 “海上絲綢之路”

重要出口商品

那些載滿茶葉、陶瓷等物品的巨輪

把傳統海洋商貿精神播撒到世界

德化窯址內坂瓷土加工作坊

金交椅山窯址

泉州陶瓷借由航運遠銷海外

在亞洲、非洲等地區多有出土

發現于華光礁一號、南海一號等沉船遺址

講述了海洋貿易的繁榮

展現了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強大的

基礎產業能力和貿易輸出能力

海上交通貿易的繁榮

帶動了泉州經濟的發展

為適應對外貿易巨大運輸量的需要

光在宋代泉州地區

就興建了石橋二百多座

號稱“閩中橋梁甲天下”

洛陽橋

安平橋

石橋的修建

加強了泉州的陸運聯系

反映了海洋貿易推動下

泉州水陸轉運系統的發展

“以船為車、以楫為馬、以海洋為生命”的傳統習性

促進了造船和航海技術的發達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泉州后渚港出土的宋代古船

上世紀七十年代

在泉州出土的宋代古船

曾在國內外轟動一時

遠洋木帆船

13個水密隔艙

靈活自如的升降舵

世界科學史學家李約瑟贊嘆

“這艘古船是中國自然科學史上

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在泉州航海形成的網絡中

不僅有人口的流動

商品的交換

物種的遷移

更有思想文化的融通發展

成為“多元文化寶庫”

清凈寺

宋元時期 海上交通發達

外國商人

遠渡重洋來到泉州

多元宗教文化在這里匯聚

這所古老的清凈寺

見證著海洋貿易為泉州帶來的

人群匯聚和文化共存

天后宮之天后殿

天后宮

是祭祀海神媽祖的廟宇

這淳樸的民間信仰

祈愿航海安全平安

立德、行善、大愛的

媽祖文化和媽祖信俗

伴隨著海洋貿易的形成和發展歷程

其聲名遠播

反映了當時泉州海上通商貿易的繁盛

泉州府文廟

泉州府文廟

面闊七間

重檐廡殿頂 黃色琉璃瓦

龍紋柱身 殿內通飾彩繪

非同尋常的建筑規格背后

是海洋貿易帶來的文化融通

濤聲連云 長風鼓浪

這個宋元東方大港

那些滿懷蔚藍色的歷史遺跡

在國際航海的舞臺上

歷久彌新 熠熠生輝

訴說著

保護 開拓 傳承

圖片 | 泉州市文旅局、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市文廟管理處、成冬冬、陳英杰、鄭永集、吳文斌、賈福山、陳起拓、吳云軒、顏華杰

供稿 | 泉州市紀委監委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