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蔡氏古民居家風家訓館
開設在晉江市施氏家風家訓館的特殊第一課(視頻截圖)
安溪縣李光地家風家訓館
學生在泉港區土坑劉氏家規家訓館以快板表演形式誦讀家規家訓(視頻截圖)
泉州網3月9日訊 (記者黃寶陽 通訊員陳曦妮 文/圖)上周以來,泉州市中小學陸續開學。泉州市紀委監委抓住這一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利契機,在4個市級家風家訓館同時開設“開學第一課”,組織青少年走進家風家訓館,播下愛國、孝廉等傳統文化的優秀種子,并拍攝微視頻在全市范圍內同時“授課”,引導廣大青少年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老師,這里為什么叫賢良祠呢?”“這里是李光地讀書、講學的舊址,是李光地讓他的長子李鐘倫在家鄉修建的家族書屋,建設之初因周圍種植數畝榕樹取名榕村書屋。后雍正帝為表彰他的老師李光地‘政治終勤、學問之博洽、冰川之節操’,賜名賢良祠。”由安溪縣紀委監委組織拍攝的《開學第一課——走進湖頭鎮李光地故居家風家訓館》微視頻中,幾位中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李光地故居家風家訓館,認識、學習李氏家風家訓中關于清正廉潔、克勤克儉、與人為善、誠信守法等優良家風,學習李光地“唯有讀書以自樂”,并且要善于獨立思考的見解。
以家風家訓為形式的開學第一課,春季開學初還同時在南安市蔡氏古民居家風家訓館、晉江施氏家風家訓館、泉港土坑劉氏家風家訓館開設,當地紀委監委亦錄制了視頻。
“家風不僅關系著每個小家,還聯系著黨風、政風,好家風興國風。通過開設家風家訓版的‘開學第一課’,讓廣大青少年接受優良家風家訓的熏陶、教育,對于培養孩子的優良品格尤為重要。”泉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泉州市紀委監委立足泉州優秀傳統文化,以“家+文化”為載體,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在全市范圍內持續深入開展好家風宣傳教育活動,打造了一批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家風教育基地。目前已建成四個市級家風家訓館,分別是安溪縣李光地家風家訓館、南安市蔡氏古民居家風家訓館、晉江施氏家風家訓館、泉港土坑劉氏家風家訓館。
這4個市級家風家訓館依托名人故居、閩南特色建筑遺存等布館,各富特色。我們一起來認識下這4個家風家訓館。
●安溪縣李光地家風家訓館
“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這是清朝康熙皇帝對李光地的評價。一代名相李光地一生清廉,只有詩書傳家,沒有金銀珠寶,最珍貴的便是李光地清廉為官、勤政愛民的榮耀一生,以及其所留下的家規家訓。
李光地家風家訓館,位于他的故里湖頭,有湖頭鎮新衙、舊衙、問房、賢良祠、文貞公園、閬湖博物館等參觀點,展示了李光地對子孫后代的殷切關懷和嚴格教育,以及其家風對周邊地區的影響。
●南安市蔡氏古民居家風家訓館
蔡氏古民居家風家訓館位于南安市官橋鎮漳里村,依托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而建。該展館由家學淵源、跨洋創業、僑彥風范、造福桑梓、崇文重道、家訓家規、家風傳承七個板塊構成,再現蔡啟昌、蔡資深父子南下創業的艱苦歷程、樂善好施的僑彥風范,以及對祖國、對家鄉的濃厚情誼和奉獻精神。在欣賞閩南獨特的紅磚建筑技藝的同時,可感受其間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凝聚傳遞崇德明理、向善向上的家風正能量。
●晉江市施氏家風家訓館
晉江市施氏家風家訓館位于晉江市龍湖鎮施瑯紀念館內,包括施氏家風家訓館和施世綸廉政事跡展館。該展館展示全國、八閩及泉州傳統文化印記中的孝廉人物,并著重以靖海侯施瑯將軍及其子“天下第一清官”施世綸等為代表,以時間為軸線,修編展示龍湖施氏家風家訓中崇德、尚廉、戒奢、惇友、守規、篤行的傳統孝廉文化和優秀家風故事,以及當代施氏菁英博愛、誠信、拼搏、睦族的優良美德,體現了施氏優秀家風的薪火傳承。
●泉港區土坑劉氏家規家訓館
土坑劉氏家規家訓館坐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古村落泉港區后龍鎮土坑村。該展館記錄了土坑劉氏600年聚族而居的家族歷史,講求重倫理、求和睦、明禮儀、事農桑的劉氏家規,后經整理形成規范,包含齊家興族、尊師重教、孝親敬老、戒貪戒奢、提高修養、人際睦善、禮制習俗等內容,涵養新時代的良好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