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黨員英烈譜】陳琨:身先士卒勇殺敵 視死如歸灑熱血
來源:泉州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1-03-10 09:11

陳琨

人物簡介

陳琨(1905年—1930年),又名玉成,字琢余,惠安縣山霞鎮(zhèn)宣美村人,少時受五四運動影響投身革命,于1930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任福建紅軍獨立師第二團政委,帶領突擊隊參加惠安地區(qū)暴動,成立五陳鄉(xiāng)蘇維埃政府,建立惠安縣第一個鄉(xiāng)級紅色政權。在隨后掩護主力轉移的戰(zhàn)斗中犧牲,年僅25歲。

1905年,陳琨出生在惠安縣山霞鄉(xiāng)山尾村(今山霞鎮(zhèn)宣美村)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是一名塾師兼中醫(yī),母親溫端賢淑,善理家務。5歲時,其父就教他讀書寫字,責督甚嚴,年長后又送他從讀于附近鄉(xiāng)鎮(zhèn)的塾館名師。

1926年初,陳琨從泉州高級農校畢業(yè),前往晉江永寧(今石獅市永寧鎮(zhèn))一帶的小學任教。當時,惠安有一批進步青年如李雨庭、李青陽、藍飛鳳等也在永寧洋厝、金埭頭等地小學任教。陳琨與他們時常聚首,促膝暢談革命抱負,追求革命真理。兩年后,他懷著一顆火熱的心回到惠安,在山柄村(今山霞村)創(chuàng)辦“龍江小學”,自任校長,聘請了一批進步青年教師,銳意革新教學,播下新文化新思想的種子。

1930年春,中共泉州特委領導成員陳平山、藍飛鶴、藍飛鳳等人,陸續(xù)來惠安開展工作。黨組織考察了陳琨的思想立場、工作表現(xiàn)和入黨要求等方面,認為他具備入黨條件,便由藍飛鳳介紹他加入共產黨。此后,在陳琨的直接教育啟發(fā)下,妻子黃秀卿也加入共產黨,為黨做了大量工作,成為惠安縣早期女黨員之一。

當年7月,省委、泉州特委做出在惠安舉行暴動的決定。舉行暴動需要制作紅旗、袖章,可是暴動隊拿不出錢來買紅布,陳琨夫婦毫不猶豫地獻出一枚結婚金戒指買紅布。這一行為大大地鼓舞了戰(zhàn)士們的斗志。

同年9月16日清晨,暴動紅旗在后洋村迎風招展。福建紅軍獨立師第二團團長藍飛鶴和政委陳琨帶領200多人的武裝隊伍舉行莊嚴的誓師和授旗儀式后,高呼著“打倒國民黨”“打倒土豪劣紳”“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出發(fā)。陳琨身先士卒,帶領突擊隊直搗山柄村民團的巢穴,隨后宣告成立五陳鄉(xiāng)蘇維埃政府。

9月19日晨,敵海軍陸戰(zhàn)隊林壽國所部一個營,糾集縣民團近千人,攜帶迫擊炮、機槍等向紅二團駐守的嶼頭山進犯。強敵當前,紅二團戰(zhàn)士據(jù)守嶼頭山制高點,排開陣勢,勇猛迎敵,雙方激戰(zhàn)兩個多小時。

戰(zhàn)斗中,陳琨手握駁殼槍,率領第二營營長曾賚弼所部,堅守嶼頭山東南部,擔任正面防御任務。在激烈的戰(zhàn)斗中,紅軍指戰(zhàn)員以一當十,頑強奮戰(zhàn),多次打退敵人的沖鋒。但終因敵我力量懸殊,敵人憑其精良武器和人數(shù)眾多,突破缺口,從“烏石嘴”竄入紅軍陣地,曾賚弼壯烈犧牲。

危急情況下,陳琨當機立斷,迅速組織人員向北轉移,一面率領部分戰(zhàn)士阻擊犯敵,掩護主力后撤,而此時他的腿部已中彈負重傷。身邊幾位戰(zhàn)士要扶他下火線,他不但拒絕,反而獨自向前一步,憑山石作掩體,更猛烈地向敵人射擊。最后,他的子彈打盡了,幾個敵人圍近過來妄想抓活的,他突然拿起駁殼槍對準敵人的面部猛力擲擊,敵人嚇得四散奔逃,只好站在遠處亂槍射擊,陳琨中彈犧牲。

陳琨犧牲后,其妻黃秀卿正臨產,因受反動派的摧殘,被迫背井離鄉(xiāng)、輾轉流離,在涂寨九峰寺頹垣中分娩,不幸因產后風寒感染,母子雙亡。這位為革命奔勞的優(yōu)秀女共產黨員,也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學生們在陳琨烈士紀念碑前瞻仰先烈

如今,在五陳鄉(xiāng)蘇維埃政府紀念館內,陳列有惠安紅色村落沙盤、嶼頭山戰(zhàn)斗浮雕、暴動前籌備工作、五陳鄉(xiāng)蘇維埃政府成立等圖片。這里先后被評授為泉州市黨史教育基地、惠安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會迎來眾多瞻仰先烈的民眾。

記者 許文龍

通訊員 龔書榮

供圖:惠安縣委史志室 惠安縣山霞鎮(zhèn)黨委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