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0|泉州:打通“末梢神經” 管住“小微權力”
來源:福建省紀委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1-03-08 09:09

日前,福建省德化縣美湖鎮上漈村紀檢委員林文樸在對村中水渠項目建設開展監督時,發現存在偷工減料問題,隨即利用“數字監督平臺”向上反饋。“這條水渠的邊底材料得用石塊和水泥,我們現場檢查發現摻雜了紅土。”

“數字監督平臺由縣紀委監委于去年9月創新建設。只要手里有一部手機,就能隨時隨地開展監督,有效整合了縣鎮村三級的監督力量。”美湖鎮紀委書記周慶國說,收到反饋后,他們及時核查,督促鎮村對不合格處進行返工整改,并將處理結果反饋給林文樸確認,形成監督“閉環”。

發揮監督“末梢神經”作用,數字賦能推動“一鍵解難題”,堅持整改、治理協同推進……這是2020年泉州市紀檢監察機關積極探索村級“小微權力”監督的有效實踐。

健全“小微權力”監督體系

在洛江區馬甲鎮新民村,村紀檢委員杜進步正在向村民講解“小微權力點題公開”欄上的村務收支情況。不遠處的村部,村監察聯絡員杜財強通過電子屏向村民介紹村級事務管理流程。村民們認真聽,或點頭,或咨詢,或建言。

這一幕,自2020年5月以來已成為村中常態。

“我們村名取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新民’也作‘親民’,即親近人民、體察民情,這對我們來說既是囑托,也是鞭策。”村黨支部書記杜舉生笑著說,“將小微權力實實在在‘曬在陽光下’,村民認可度、歸屬感更高了。”

新民村更加親民為民的背后,是泉州市紀檢監察機關的默默努力。

眾所周知,村級“微權力”雖小,但直面群眾、直系民生,群眾感受最深。然而當前基層普遍存在“小微權力監督難”的問題,如何解決?

“堅持系統觀念、打通監督‘末梢神經’是破題之鑰。”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據了解,該市通過構建“鄉鎮紀檢監察專干+村支部紀檢委員+村務監督委員會”的“三元主體”監督鏈條,加強對“三資”管理、工程建設、物資采購、宅基地審批等方面的監督,有力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同時,以整治基層“微腐敗”為抓手,著力推動兩個責任貫通、四項監督聯動,不斷提升監督效果。

為持續深化小微權力監督制約,惠安縣于去年扎實推進村級巡察工作。“我們緊盯小微權力領域的薄弱環節和短板,將巡察觸角延伸至全縣218個村級黨組織,完成村級巡察全覆蓋。”縣委巡察辦負責人說。不僅如此,針對巡察反饋問題,該縣紀委監委還實施“日常監督+回訪督查+整改公開”機制,推動“四項監督”貫通協同,促進監督優勢疊加。

“小清單”“大數據”為監督賦能

不久前,一本宣傳手冊成為石獅市永寧鎮前埔村村民的熱門讀物。村民蔡先生說:“冊子里的流程圖簡單明了,看完后更清楚村里重大決策、‘三資’管理、工程采購等是怎么運行的了。”

該手冊是永寧鎮編印的《村級事務“小微權力”運行流程》。在縣域經濟發達的石獅,每個鎮(街道)都有類似的宣傳冊。該市紀委監委積極推動小微權力清單化管理,要求各鎮(街道)將群眾廣泛關注的村級事務集結成冊,推廣宣傳,方便群眾參與監督。

定清單、曬流程,讓群眾看得見、易監督……去年起,泉州各地全面推行形象直觀的小微權力清單,便于村干部“照單辦事”、村民“照圖監督”。豐澤區紀委監委收集群眾最關心、干部易出問題的5類34項社區權力事項和有關文件制度匯編成《豐澤區社區小微權力監督指引手冊》,為小微權力劃紅線、立規矩。惠安縣紀委監委聯合職能部門編制7類34項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及流程規范、3方面34條村級組織及村干部履職行為負面清單,以“正負”兩清單實施群眾身邊的監督。

在推行清單、明晰權力的基礎上,該市不斷創新“互聯網+小微權力”的“微監督”模式,靈活運用監督平臺APP、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和村務工作群等載體,開展嵌入式精準監督,聚攏、盤活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兩股力量。

“位于縣城的鴻福基金樓出租,收益多少?用在哪?”去年底,安溪縣蓬萊鎮鴻福村村民李某用手機在本村“‘靶向’監督”微信群上留言。次日上午9時,他的手機上便彈出村委會的回復,一五一十解釋了資金收入情況、使用情況。

看看手機,動動手指,就能知道自家能領多少補貼、村里有哪些收入、有多少支出……在茶鄉安溪,這種便捷的監督方式受到群眾歡迎。安溪縣紀委監委推動184個“靶向”監督村通過“互聯網+”多渠道曬出村務、回應關切,讓監督裝上“千里眼”,讓干部指尖察民情。

“靶向式”監督解決了群眾一批“急難愁盼”問題,初步實現了管住“微權力”、防止“微腐敗”的效應。據統計,2020年安溪縣184個靶向監督村受理群眾事項1801項,解決困難問題366項,清理合同1122份,群眾信訪量下降49.3%。

給小微權力套上“緊箍”

臨近傍晚,微風徐徐。在晉江市內坑鎮深圳村,不少市民在九十九溪右汊的微景觀公園漫步閑聊,“紅色元素”的黨建主題繪畫墻不時吸引他們駐足欣賞。

“這個微景觀是2020年9月份通過村級小額工程‘公開搖號’確定施工單位的項目。”晉江內坑鎮深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吳聯慶說,施工期間,鎮紀委跟進監督確保工程保質保量完成。

著眼于強化小微權力監督,晉江市紀委監委推動出臺《晉江市村集體小額工程項目建設管理指導意見》,對預算造價在20萬元以內的村級小型工程項目策劃、組織實施、完工驗收等各個環節進行規范,通過“議事協商”“公開搖號”等方式將工程置于“陽光下運行”,并按“一項目一卡”全流程納入監管,為村級組織和村干部權力運行設定法治“軌道”,構建“三資”監管長效機制。

“小微權力量大面廣,必須念好制度‘緊箍咒’,以常態長效推進促改促治。”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堅決清除“微腐敗”滋生的土壤,讓基層群眾對正風肅紀反腐有更多獲得感。

2020年歲末,永春縣蓬壺鎮對全鎮22個行政村開展村級集體資產資源處置專項檢查,清理不規范合同,督促建章立制,推動源頭治理,有效堵住風險漏洞。

晉江市還堅持“三不”一體推進理念,加大對村級小微權力的執紀問責力度,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糾正職能部門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持續鞏固拓展基層“小微權力”規范化運行成果。

“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最后一公里’延伸,就得讓村干部走心,讓老百姓放心。”市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認為,2021年恰逢換屆之年,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更要聚焦基層“微腐敗”,下沉落地常態化開展精準監督,不松勁不懈怠,通過嚴管“微權力”,推動基層“添活力”。(泉州市紀委監委)

文:余秋莎

【責任編輯:莊秀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