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精神彰顯中國價值底色
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時間:2021-03-05 17:50

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也是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半個多世紀以來,雷鋒精神已經內化為每個中國人心中向上向善的力量。雷鋒精神常青,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志愿服務精神與雷鋒精神一脈相承,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底色。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志愿者”成了生活中和網絡上的高頻詞,“奉獻”也從高尚變成一種風尚和時尚,無數志愿者正在中國大地上書寫著新時代的雷鋒故事。在社區、車站、機場等防疫抗疫前線,到處都有志愿者的身影。其中,武漢快遞員汪勇不僅自己充當志愿者為醫護人員出行提供保障服務,還組建起志愿者隊伍,將服務擴大到用餐等各項需求;保定青年魏飛在武漢志愿服務后,又二次“逆行”支援石家莊;大連志愿者那君在消殺現場倒下,他的兒子毅然接棒,繼續父親未完成的工作……不斷涌現的“凡人英雄”,彰顯了共克時艱的民族品格。面對疫情,無數人選擇了擔當與奉獻,由此凝聚起磅礴的力量。

雷鋒精神已經在中國生根結果,已經被無數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近日,中宣部命名了第六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這些學雷鋒先進模范覆蓋了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各條戰線,包括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社區、醫院等基層單位,這更讓我們看到學習雷鋒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化的自覺,愛崗奉獻也已經融入了新時代的公序良俗。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上海實名認證注冊志愿者的人數占常住人口比例超過21%,人們對志愿服務的認同和熱情正是雷鋒精神不斷煥發時代活力的生動注腳。

當我們在精神符號之外凝視雷鋒,將他還原到他生活的場景中去,就會發現雷鋒也是一名純粹而熾熱的年輕人,有干勁闖勁、熱愛生活、心懷理想。如今,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許多這樣的年輕人閃耀著屬于他們的光芒。00后戍邊烈士陳祥榕寫下“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英勇戰斗至最后一刻;研究生黃文秀畢業后毅然回到家鄉,把青春和生命奉獻給脫貧事業;還有1.2萬多名90后、00后的青年醫護人員義無反顧馳援湖北,用行動證明了中國青年堪當大任。

在新時代,我們學習雷鋒精神,就是要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奉獻是青春最美麗的姿態,新時代的年輕人成長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也肩負著時代的使命。讓雷鋒精神薪火相傳、常在常新,以個人的進步推動社會的發展,偉大夢想終將在接續奮斗中實現。(光明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