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酒店要算生態賬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1-03-01 15:03

近日,福建漳州東山島附近海域的一家網紅海上酒店,因涉嫌非法占用海域被立案調查。去年11月,該酒店因不具備海域使用權而被責令停業,然而在3個月整改期內,不僅沒有整改到位,而且在整改期間繼續營業,且將酒店產生的污水直接排放到大海。目前,整個酒店已被拖離相關海域。

近年來,各類民宿酒店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尤其是富有特色的湖景房、海景房、林景房等,而借助互聯網的強大傳播力,其中不少都成了“網紅打卡地”。在這背后,反映出消費水平的不斷升級,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體現:人們追求的不僅是基本的安全舒適,同時也愿意為高品質的環境買單。然而,面對這樣的熱門商機,任何投資者、經營者都不能將目光僅僅放在賺錢上,無序發展,甚至觸碰法律法規的紅線。否則,不僅可能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不利于經營者自身的長遠發展。

據介紹,該酒店距離海岸約三四百米,未取得海域使用權證書就開始建設經營,非法占用海域面積約600平方米,也未做海洋環境影響評價、評估其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違反了我國海域使用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該酒店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廁所用水、餐廳用水目前都是直排。”按規定,生活污水在經過處理達標后才可以向大海排放,直接排放會造成海水富營養化,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經營酒店算經濟賬更要算生態賬。任你酒店再“紅”,也必須保護生態環境,愛護綠水青山,不能只開發使用而不加以保護。況且,該民宿酒店之所以受到消費者歡迎,最初打的便是生態牌,若是不遵守法律法規,一邊使用一邊破壞,恐怕過不了多久環境就不美了,海水也不清了,試問還有誰會來住你的酒店?這是一筆再明白不過的經濟賬、生態賬,經營者理應好好算清楚。對監管部門來說,要瞪大眼睛、拉長耳朵,對未批先建項目及時叫停;對存在問題需要整改的,不能把發出一紙責令整改書當作履行了監管責任,而要將監督貫穿整改全過程。整改到位后,也要持續監督,確保其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經營。(陳言)

【責任編輯:莊秀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