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崩崗村”成為“網紅村”
來源:福建省紀委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1-02-26 18:05

崩崗地質公園游人如織,生態小院里傳來陣陣的歡聲笑語,鄉村振興館前游人嘖嘖稱贊……今年春節,福建省安溪龍門鎮洋坑村成為當地的“網紅”景點,令周邊鄉村羨慕不已。

“沒想到,我們這個昔日讓人看了后怕的崩崗小山村能受到如此的青睞。”看著絡繹不絕的游客,洋坑村黨支部書記陳小福同當地村民一樣,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洋坑村曾是千溝萬壑的崩崗侵蝕區,區內有崩崗226處,崩崗面積1807畝。嚴重的崩崗侵蝕,造成劇烈的水土流失,每當刮風下雨,侵蝕區內群眾都會提心吊膽?!把罂颖缻彽阑ⅰ笔沁^去洋坑人的生活狀況。

“過去都不敢邀請生意伙伴來洋坑,臟亂臭讓人受不了?!痹谕獯蚱炊嗄甑难罂诱渖浇洕l展促進會會長陳世賢以前介紹自己家鄉時,總是搖頭嘆息。

“雖然用了不短的時間進行治理,但由于顧慮多、思想包袱重,群眾對村干部也有偏見,一些治理項目遲遲不能付諸實施?!被貞洰敵醯那榫?,陳小福坦言道。

改變,既源于當地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也離不開安溪縣紀委監委開展的村級組織“靶向”監督。

2019年來,安溪縣紀委監委按照“第一年重點監督,第二年全面推廣,第三年起固化長效”的目標,通過“微信群”公開、“一站式”辦公、全鏈條民主決策等監督機制,對村級“四議兩公開”“三重一大”民主決策和集體“三資”管理等問題開展“靶向”監督,把鄉鎮紀委的專責監督同群眾監督貫通起來,以“小支點”撬動“大監督”。

“特別是通過微信群,把我們村每個月的財務收支和一些工程項目一筆一筆、原原本本公開出去,即使在外經商、務工的村民,也能對村里的大事小事了如指掌。”該村支部委員兼紀檢委員陳志偉表示,此舉不但有效倒逼村干部公開、公平、透明處理村里的事務,也贏得了村民的信任。

在“靶向”監督之下,該村村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熱情日益高漲。陳小福和村兩委一幫人開始放開手腳,對洋坑進行系統性崩崗治理,并對受災區群眾進行搬遷安置。與之配套的裸房整治、“平改坡”、“生態小院”、小河道治理(一期)等人居環境治理工程一并付諸實施。

功夫不負有心人。洋坑村不僅建起“幸福小區”,村民從此告別“頭懸紅土,住不安穩”的生活,而且率先在全縣開展廢舊旱廁和雞鴨豬圈整治,其“三格化糞池+污水站”“三格化糞池+人工小濕地”“三格化糞池+稻田”的污水治理模式還被全縣各村模仿推廣。去年,該村入選了“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村”“福建省鄉村治理示范村”。

“怎么拆除?如何補償?怎樣安置?環境治理每個項目每個環節,我們都會在‘群’里公開。涉及‘三重一大’的,召開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鎮紀委也會派員參加,全程監督。這樣一來,干群關系更和諧了,村干部干事也更有激情了?!睂τ凇鞍邢颉北O督帶來的變化,陳小福深有體會。

“環境治理出成效,家門口變成‘小花園’,晚上散步的地方多了,心情更舒暢了,我要為美麗鄉村建設盡我的一份力量?!毙睦铩傲撂谩绷?,對干部做事也放心了,古稀老人陳玉階不僅主動拆除了建設在河邊的雞鴨圈,還無償獻出了自己一塊菜地作為群眾的休閑區。

環境治理后,該村挖掘村內古厝、民俗等資源并加以繼承發展,建成全省首個鄉村振興“生態小院”,同時,發展水稻、果蔬、生豬養殖等,培育生態養殖產業。如今的洋坑村,環村溪流清澈,四季稻蔬常綠,基本實現從“窮山惡水”向“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蛻變。

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洋坑村的變化再次印證了我們抓‘靶向’監督對頭了?!卑蚕h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既是加強基層治理的現實需要,更是保障群眾根本利益、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振興大業的有效途徑。(安溪縣紀委監委)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