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0】安溪:“靶向”監督為小微權力“上鎖”
來源:安溪縣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21-02-24 09:18

“你們的‘靶向監督群’真的太給力了,現在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敞開透亮了,只要手機一點,連我這個長期在外的村民都知根知底,我決定從微薄工資中擠出一點,為村里的老年活動中心建設盡一點綿薄之力。”近日,家住安溪縣蓬萊鎮鴻福村的一名李姓村民給該鎮紀委書記葉明昆發來這樣的一段話。

據了解,這名村民長期在外打工,生活并不寬裕。“只要村里辦事公道,沒有私心雜念,我們能幫點就湊一點,畢竟大家都是為了村里好。”這名村民坦言道。

這名在外打工鄉親的舉動,折射出茶鄉群眾對安溪縣紀委監委在村級組織中開展“靶向”監督的認可。

“從最近入戶走訪的情況看,我們在村級組織中開展‘靶向’監督起到了干部受約束、群眾得實惠的效果。”安溪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劉木釵說,通過“靶向”發力,2020年184個納入靶向監督的村共受理群眾事項1801項,解決困難問題366項,研究“三重一大”事項584項,不少昔日的“問題村”如今成了文明村、鄉村振興示范村。最為可喜的變化是,群眾信訪量下降49.3%,其中有159個村實現“零信訪”。

安溪縣白瀨鄉紀委書記陳志輝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了解“靶向”監督情況。(林偉彬攝)

何謂“靶向”?劉木釵介紹,“靶向”監督就是聚焦農村集體“三資”“三重一大”、涉民利益等群眾最為關注的事,把監督的觸角放在拓寬公開渠道、民主科學決策、陽光透明管理等方面上,通過微信群“裸示”公開、“一站式”現場辦公、全鏈條民主決策等監督機制,把鄉鎮紀委的專責監督同群眾監督聯動起來,切實解決村級組織和村級干部責任落實不力、執行紀律不嚴、干部作風不硬等問題。

“群眾對村里的‘三資’管理最為關注,推行微信群‘裸示’公開最受群眾歡迎。”金谷鎮紀委書記陳貴明坦言,以前,村里的賬每三個月才在固定公開欄公開一次,而且很多是籠統性公開,村民看不懂、不易看,加上現在長期在外的村民日益增多,很多村民不清不楚,讓個別村干部有了鉆空子的機會。現在不一樣了,我們在每個“靶向”監督村建立了覆蓋到家到戶的微信群,督促村里每月15日前將涉民利益事項尤其是上個月村里的財務收支按照原始發票的形式逐筆逐條進行公開。

從“墻上貼”到“群里曬”,從“糊涂賬”到“明白賬”,無論是涉民利益事項,還是村里的“三資”管理情況,群眾都看在眼里,即使長期在外的村民也一清二楚。“我們3名專職紀檢監察干部全部在群里面盯著,要是有村民發‘牢騷話’或者‘怨言聲’,我們第一時間了解核實。”藍田鄉紀委書記龔文宜介紹,他們去年查處的一起村干部采用冒名方式侵吞補助款1500元的違紀問題就是通過“靶向”監督發現的。

“過去那種幾個村干部說了算的做事方式,再也行不通了。”主動要求加入“靶向”監督村的祥華鄉東坑村村委會主任張順儒深有感觸。他說,從“關門議”轉變為“群英論”,這樣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讓村民有了更多的監督權、參與權和決策權。表面上看,我們村干部的“微權力”小了,其實干群關系更和諧了,村干部干事也更有激情了。

文:陳寶福、張曉斌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