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朝燁
“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傳承下去。”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保護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為文物保護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德化不僅具有悠久的陶瓷發展歷史、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還有許多獨特的古寨、古民居,都是十分珍貴的文化瑰寶。如何做細做實文物保護監督工作,壓緊壓實保護責任,為文化遺產保護和歷史文脈傳承保駕護航?德化縣紀委監委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去年來,該縣紀委監委運用“1+X”監督機制和片區協作監督機制,對縣內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檢查,做到重點單位每季度巡查不少于4次,一般單位不少于2次,督促推進歷史文化遺產和文物保護工作。
常規的監督手段之外,德化縣打造了一柄數字化監督的“利劍”——數字監督平臺。
據德化縣紀委監委組織和宣傳部負責人介紹,通過數字監督平臺,鎮村紀檢干部在開展入戶走訪時,可以將涉及文物保護問題等情況的反饋實時上傳,鄉鎮紀委監察組對其及時處理,超出時限未處理的反饋將同步提醒縣紀委監委有關科室。村級紀檢委員也可以依靠數字監督平臺中的隨手監督子平臺,對開展日常監督中發現的涉及文物保護的問題進行“隨拍隨傳”,實現了文物保護領域的“在線監督”和“一鍵保護”。
圖為桂陽鄉紀委監察組干部運用隨手監督平臺對太平寨周邊環境衛生整治情況拍照上傳(賴發熙 攝)
“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為了利用好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孝廉元素和有價值的孝廉文化場所,德化縣紀委監委還在數字監督平臺中嵌入瓷都孝廉文化研學平臺。
日前,德化縣桂陽鄉紀委委員小蘇來到桂陽村睡仙山上的太平寨,拿出手機對準寨前的研學點二維碼,輕輕一掃,太平寨的詳細介紹立馬跳出。“請在5秒后進行答題。”瀏覽完簡介,小蘇輕車熟路地開始了孝廉文化研學答題。
這一幕對鄉間的農民朋友來說早已習以為常。
自2020年9月3日德化縣孝廉文化研學平臺上線以來,全縣黨員干部積極參與,已有5000多人次打卡,形成了一股瓷都孝廉文化宣教的濃厚氛圍。
此前,德化縣紀委監委將各鄉鎮特色的鄉規民約、家規家訓等文化資料與歷史文化名人事跡古跡相結合,精選出46個可學、可看、可參觀、有地域特色的孝廉文化研學點。
以線下文化遺產為基礎,結合線上新穎有趣的打卡答題積分活動,讓孝廉文化教育從單一的灌輸式傳授,向互動體驗式轉變,增強孝廉文化的吸引力。
“孝廉文化研學平臺運用數字技術有效增進人們對瓷都文化遺產的認識和了解,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實現了以文化傳承促進文物保護的作用。”德化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推廣數字監督平臺和孝廉文化研學平臺,守護傳承弘揚“瓷都”寶貴的文化遺產。(德化縣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