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黨員英烈譜】顏湖:廣泛發(fā)動依靠群眾 燃起山鄉(xiāng)革命烈火
來源:泉州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1-02-08 08:57

顏湖

人物簡介

顏湖(1909-1933),原名曾昭湖,出生于德化縣龍門灘鎮(zhèn),1925年到馬來亞謀生,1927年12月回國參加革命,后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10月,任中共德化縣工委書記。1933年4月,不幸在永春被捕,英勇就義,年僅25歲。

顏湖短暫的25年人生,經歷了種種艱辛和坎坷。他原名曾昭湖,出生在德化縣碧霞鄉(xiāng)(現龍門灘鎮(zhèn))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親因交不起地租和苛捐雜稅,被地主毒打致重傷,無錢醫(yī)治,含恨而死,不久,他母親也離開人世。年邁的祖父無力撫養(yǎng)他,只得將年僅5歲的曾昭湖賣給三班鄉(xiāng)泗濱村一戶姓顏的人家,改名為顏湖。


顏湖舊居


顏湖8歲入學,盡管學習勤奮,成績優(yōu)異,卻因家境窮困,14歲便輟學。1925年初,養(yǎng)父帶著17歲的顏湖前往馬來亞麻坡謀生。1926年底,在親人顏義廣的引領下,接受了共產黨的革命理想,毅然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地下斗爭活動,走上了革命道路。1927年,顏湖在馬來亞先后參加了麻坡城工人群眾抗議資本家迫害的示威游行和罷工運動。由于他積極參加地下斗爭活動,組織上考慮到他的安全,安排他回國。同年12月,他回到德化并與地下黨組織取得聯系,繼續(xù)參加革命活動,后加入中國共產黨。


為了更好地開展革命活動,在德化黨組織的領導下,顏湖在三班泗濱創(chuàng)辦夜校,并利用夜校秘密傳播革命道理,并在家中開設活動場所,掩護地下組織活動。顏湖等人在黨組織引領下又在丁溪、蓋德、土坂、下寮、高蔡等地辦起了夜校,并在丁溪、蓋德、土坂、三班及仙境等地設立幾個中心點的聯絡站,發(fā)動農民組織農會和婦女會積極參加革命斗爭活動,鼎盛時參與革命斗爭的群眾多達2000多人。


1930年5月,德化革命活動處于低潮,泗濱夜校停辦。顏湖借機打進軍閥陳國輝的混成旅,秘密從事革命活動。為啟發(fā)偽軍中窮苦士兵的階級覺悟,顏湖想方設法改善士兵伙食,團結廣大士兵,宣傳革命精神,讓不少士兵自愿為革命出力,秘密將槍支彈藥交給中共地下黨組織,甚至將自己每月節(jié)約的餉銀,捐獻作革命活動經費。顏湖還經常男扮女裝到泉州中山公園、浮橋等地張貼革命標語、散發(fā)傳單,傳播革命種子。


顏湖男扮女裝的照片


后來由于陳國輝部混成旅戰(zhàn)敗解散,顏湖成功策動顏泗德、顏禮納等十多位德化籍同志回三班繼續(xù)開展革命活動。1932年10月,中共德化縣工作委員會成立,顏湖任工委書記,隨后在三班、丁墘、蓋德、土坂建立了四個基層黨支部,并在三班、丁墘、土坂、蓋德等十多個村,組建農會、工會和赤衛(wèi)隊等組織,開展抗租抗稅等“五抗”斗爭。


1932年4月,閩南工農游擊隊第二支隊成立后,為了配合第二支隊開展武裝斗爭,顏湖積極組織農會、赤衛(wèi)隊通過刷寫標語、散發(fā)傳單、燒火堆、放鞭炮等方法,對敵人進行襲擾,并在公路沿線村落破壞國民黨軍的交通、電訊設施。


由于德化革命活動的蓬勃發(fā)展,使國民黨當局心驚膽戰(zhàn),敵人對顏湖十分忌憚,千方百計想殺害他。1932年,有一次,顏湖在三班鎮(zhèn)奎斗村開展工作,被敵人發(fā)現,敵人當即向他開槍,所幸得到群眾的掩護,他才幸免于難。


1933年4月底,顏湖在前往參加閩南工農游擊隊第二支隊成立一周年紀念大會的途中不幸被捕。他受盡嚴刑拷打,寧死不屈。同年5月12日,顏湖在永春西校場光榮就義,臨刑前他高唱國際歌,一路上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共產黨萬歲!紅軍萬歲!”等口號,許多圍觀群眾為其崇高的革命氣節(jié)和堅貞不屈的革命精神所感動,淚灑刑場。


【責任編輯:莊秀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