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坐得十年冷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1-01-26 10:41

一時的選擇容易,一輩子的堅守很難。近日,媒體報道了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教授吳梅筠“嚴謹為學七十載”的先進事跡。吳梅筠長期從事法醫學和病理學的教育、科研及檢案工作,為中國法醫學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如今的她雖已94歲高齡,依舊緊跟學科潮流,每天幫助學生改論文抓科研。在老人心中,科研是一輩子的事,工作可以退休,做學問的熱情永遠不能“退休”。吳梅筠用自己對教學的熱愛、對事業的堅守,給我們上了一堂愛崗敬業的教育課。

板凳坐得十年冷。這是吳梅筠孜孜不倦70年的生動寫照,也是許多科研人員、教育工作者胸懷大格局、成就大事業的真實縮影。1951年,快畢業之際,國家在南京開辦法醫學培訓班,從全國醫學院校挑選人才,吳梅筠因為成績好、能吃苦被選中。吳梅筠告訴自己:“建設新中國,哪個行業不缺人才?我愿意學這個冷門專業。”從此,這一干就是幾十年。

板凳坐得十年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異常艱難。它需要有心無旁騖、靜謐自怡,面對誘惑不動心、處在鬧市穩得住的精神境界,需要時時處處保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定力和底氣。在歲月長河里,無數勞動者、建設者為了心中的追求和夢想,選擇了無悔堅守。寧夏話劇團原團長王志洪,開著一輛車、帶著一群人,雖沒有一流的設備、華麗的舞臺,卻在鄉間小道一走就是30多年,行程80多萬公里,為老百姓演出8000多場,用堅守贏得了自己最想要的獎項——農民的喜愛。

一個“冷”字,卻蘊藏著炙熱的溫度和感情,也承載著堅定的信念、辛勞的付出和執著的腳步。在社會飛速發展、擇業觀念多變、充滿利益誘惑的時代,能夠堅守這份專注,始終持之以恒,需要堅忍不拔的耐性,堅定如初的熱情,堅持到底的勇氣,以及擔當使命的責任。65歲的“大國工匠”朱恒銀,雖已年過花甲,仍然和年輕人一起夜以繼日地從事著5000米新型能源勘探智能鉆探設備及技術的研發。75歲的“人民科學家”葉培建,在“嫦娥五號”飛天當夜,幾乎沒有合眼,這也是他的工作常態;年初雖已辦理完退休手續,可在他的日程表里,依然是編教材、帶學生、搞科研。

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擇一業成一事終一生。這是實現人生價值的精神密碼,也是取得成功的制勝法寶。正是一代代航天人的矢志堅守,才有了長征八號“一箭五星”的騰空而起;正是鐵路建設工人12年如一日的接力拼搏,才有了史上“最難掘進的鐵路隧道”——云南大柱山隧道的提前貫通。

新年鐘聲即將敲響。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這種精神和堅守更加彌足珍貴。面對復雜多變的挑戰和艱險,既要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無畏氣概,也要有甘坐冷板凳、肯下苦功夫、接續永奮斗的情懷擔當,以務實之舉續寫新輝煌、再譜新篇章。(孫現富)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