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黨員英烈譜】傅有智:刑場死里逃生 矢志獻身革命
來源:泉州晚報 發布時間:2021-01-16 08:41

傅有智

人物簡介

傅有智(1911—1933年),又名傅友智,安溪縣蓬萊鎮登山村人。早年就讀于廈門同文中學,1929年秋加入共青團,第二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同文書院共青團支部工作,成為共青團廈門市委的干部之一。1930年任廈門赤色總工會執委,7月25日參加“打鹽關”時被捕入獄。7月31日,在風雨交加的夜晚,敵人欲將傅有智和其他三位難友槍殺,傅有智雖身中5彈,幸而死里逃生,后從廈門返回安溪繼續從事革命活動。1933年官橋區革命委員會(蘇維埃政府)成立,傅有智被選為主席。同年9月8日,他在“青云樓事件”中不幸被捕,9月17日,與陳鳳伍等5人同在安溪縣城鳳冠山英勇就義,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中五彈大難不死 一度成報紙奇聞

1911年8月20日,傅有智出生在登虎榜(現為蓬萊鎮登山村),家中兄弟7人,他排行最小,從小隨父兄到廈門鼓浪嶼普育小學和廈門市同文書院(同文中學)學習。

傅有智思想進步,1929年秋就在學校里加入了共青團,走上革命道路。第二年,他轉為中共黨員,負責同文書院共青團支部工作。1930年5月4日,廈門赤色總工會成立,他被選為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1930年5月,中共福建省委組織“廈門劫獄”勝利后,決定在廈門港漁行口廣場舉行一次打鹽稅局的飛行集會。由于信息泄露,國民黨警察局派出大批偵探設下埋伏,開展抓捕革命人士行動。當時,傅有智剛好從上海出差回來,帶著剛出版的黨的刊物,經過集會現場時,與另外幾名同志不幸被捕。敵人搜出刊物,對傅有智嚴刑拷打。傅有智堅貞不屈,敵人惱羞成怒,于7月31日夜間將他綁往廈門打石字海灘槍殺。

敵人向傅有智連續開了5槍,所幸5顆子彈從傅有智的耳根、脖頸及肩膀、腋下穿過,都沒有打中要害部位,半夜蘇醒后,他磨斷繩索逃脫。傅有智刑場死里逃生的故事當時被廈門一家報紙刊登出來,一度成為奇談。

冒險回鄉鬧革命 壯大當地黨組織


由于軍警四處搜捕,不能再停留廈門,傅有智冒險回到了老家安溪養傷。1932年4月,中共官橋區委建立,傅有智任書記。同年11月,他任安溪中心縣委委員兼官橋區委書記。

傅有智奉黨組織命令首先在家鄉發動群眾,開展宣傳,組織農會、赤衛隊,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不久,又在周邊的橫坑、上智等地開展革命活動,建立農會和黨組織。在中共安溪中心縣委領導下,他還組織自衛隊,配合紅軍游擊隊消滅地方的土豪劣紳和匪首。

1933年8月24日,安南永德第一個區級蘇維埃政權——官橋區革命委員會成立,圖為當時成立地點。


官橋區革命委員會成立通電(原件現保存于福建省檔案館)


1933年,安南永德第一個區級蘇維埃政權——官橋區革命委員會宣告成立,傅有智當選為革命委員會主席。官橋區革命委員會成立后,帶領勞苦大眾開展“五抗”和“減租減息”斗爭。

自家房屋被焚毀 遭誘捕二赴刑場


1933年,安南永德四縣的革命形勢迅猛發展,革命根據地日益擴大,引起敵人的恐慌。安溪反動勢力狼狽為奸,進攻官橋區革命委員會,燒殺搶掠,傅有智家的房屋也沒能幸免,被敵人一把火焚毀。

1933年9月8日,安溪國民黨當局通過混進紅二支隊的原民軍副營長、股匪頭目王觀蘭“邀請”紅二支隊領導和軍事干部去蓬萊溫泉村“商討攻打股匪李振芳”的計劃。由于未識破其中詭計,傅有智和當時的安溪中心縣委、紅二支隊領導人李實、陳鳳伍、李世全等人趕到溫泉村。當天深夜,王觀蘭密令匪兵動手,傅有智等人被捕,史稱“青云樓事件”。

9月17日,在安溪縣城鳳冠山,傅有智等5名同志遭槍殺。這也是傅有智為了革命事業第二次赴刑場,犧牲時,他年僅22歲。


【責任編輯:莊秀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