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做“利令智昏”式的蠢事
來源:泉州市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20-12-30 16:55

林娉婷

“(我)利令智昏、沉迷股市,想通過投資‘新三板’來賺錢。”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警鐘”常鳴》欄目,報道了把扶貧款借給老板,再借老板錢的“股民”縣長李德強案,案情披露:為了獲取500萬元炒股資金,四川省涼山州金陽縣委原副書記、縣長李德強貪污公款、收受紅包禮金、向服務對象借款籌資等,無所不用其極,最終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雙開”,落得身敗名裂、喪失自由的下場。

李德強的所作所為,讓人不禁想起《列子》中記載的“齊人攫金”故事,在大庭廣眾之下,一人見金子便不管不顧搶奪而去,被抓住后其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古往今來,貪婪的人雖然表現形式各異,但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把紀律規矩以及風險拋到了腦后的心理總是類同的。這種一葉障目、掩耳盜鈴的心思,在旁人眼中,簡直愚蠢至極。李德強這類在干事創業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精英”卻又為何當局者迷?原因恰恰在其“精”于算計,熱衷于把精力放在算“歪賬”上,滿腦子算的是能撈多少錢,能做多大的官,再精明也難免“昏頭”。千算萬算,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終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曾語重心長地告誡各級官員:“面對各種誘惑,大家都應該算好‘經濟賬’‘法紀賬’和‘良心賬’三筆賬”。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主要領導干部,李德強沒算清自己的得到遠超奉獻,沒算清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沒算清組織、人民對自己的栽培之恩,而是打著自己的“小算盤”,絞盡腦汁想在“新三板”發家致富,公私一念間,榮辱兩世界,走上了損公肥私的歧途,結局何止竹籃打水一場空?更像是賭徒一樣,輸盡了擁有的一切,只剩下必須吞咽的悔恨苦果。

面對“權”“錢”誘惑,這“三筆賬”無疑是黨員干部必須筑牢的三道堤壩。信念如磐方能安然如山,算好“三筆賬”,根本在堅定信念,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自己的“責任田”種好,才不辜負新時代黨和人民的殷殷重托。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算好“三筆賬”,關鍵在戰勝私欲,只有理清公私,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墻”,方能廓清腦中的“迷霧”,不迷航、不失向。“以戒為固,以怠為敗”算好“三筆賬”,還須心存戒懼,只有時時繃緊廉潔之弦,常思貪欲之害,才能拒腐防變,永葆黨員干部的清廉本色。

廉者民之表,貪者民之賊。握有公權力的人如果算的都是“歪賬”“黑賬”,往往會迷失方向,越算越糊涂,所做的都必淪為“利令智昏”式的蠢事,而“股民”縣長李德強就是令人清醒的典型警鑒,為政者當思之。(作者單位:鯉城區紀委監委)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