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留守的老人過上幸福生活,破解農村‘空心化’‘老齡化’而導致貧困的問題。”這是我在走訪湖洋鎮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吳嶺村時的強烈愿望。
2018年12月,初到湖洋任職的我為盡快熟悉鎮情,第一時間到全鎮17個村開展走訪,吳嶺村是我走訪的第一個村。
林紀東(左)調研吳嶺村脫貧攻堅項目建設
在入戶晨訪時,我跟隨村干部來到村里的貧困戶陳老伯家:“老伯,早餐吃什么啊?有沒有吃點補的啊?”
“自己吃無所謂,孩子們都不在家,一天煮一鍋將就吃了。”老人指著桌上的紅薯和稀飯說,“雞鴨要等到孩子們回來才殺,好讓他們補補。”
陳老伯的這幾句話,讓我頓感這家常拉得有點唐突,也勾起了我對同在鄉下的父母的思念:這些年自己長期忙于工作,與他們的交流也常是停留在打打電話上,他們也總會在臨掛斷電話時叮囑我要常回家。我更是從陳老伯“等孩子回來”的言語中體會到他內心的孤獨與守望。
從那一刻起,我要幫助這些留守老人們擺脫這種孤獨“守望”的決心更加堅定。
為找準貧困的癥結,我獨自來到村里,或是陪著老人們散散步,或是到田間地頭幫農戶解解農忙,拉近與村民的距離。數次走訪后,我對吳嶺村有了更深的了解:吳嶺村本不貧困,上世紀90年代初的村民依靠蘆柑種植,過著富足生活,但隨著“蘆柑癌癥——黃龍病”的來襲,蘆柑成片的枯死,果園成了拋荒地,年輕人紛紛外出謀生。那時,全村人口890多人,常住人口不到280人,其中60歲以上的常住老人就有110人,吳嶺村變成了“空心村”“老人村”。幾年發展無果,吳嶺村也戴上了“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帽子。
留守老人們因為年輕人常年在外,便過著“一日煮一鍋、一鍋吃三餐”的清素日子,陪伴他們的是對故土的守候和親人的守望。
摸清情況后,我認為要激發吳嶺村發展的新動能,須先做好留守老人們的文章:讓留守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思路已明,又該如何破題?在村“三資”情況清查中,村口的幾座舊倉庫帶給我新啟發:把閑置舊倉庫整理出來,搭建一個可以讓村里老人泡茶聊天、活動娛樂的場所,這樣就可以把散落各個自然角落的老人們凝聚在一起。
林紀東(右三)參加駐村工作隊、村干部“每周碰頭”會
在與村里老人會的同志們座談時,我提出把村里閑置的倉庫改造提升為“鄰里守望堂”,同時為60周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費午餐的想法。
“那肯定好啊,既改善了老人們伙食,還能和鄉里鄉親互動,像我這樣愛好文娛活動的人也有伴了。”創辦“鄰里守望堂”“免費午餐”的想法得到老人們的廣泛支持。于是,大家達成共識:由村黨支部牽頭,村里的老人們出工出力,將村集體所屬的舊倉庫改造成“鄰里守望堂”,每天為老人提供一頓免費愛心午餐,探索“不離家不離鄉”的農村養老。
“鄰里守望堂”提出不久,就有個別村干部傳來不同的聲音:村里本就沒多少錢,還要應付一百人的午餐,把整個村賣了也撐不了幾天!
村干部的這個疑慮,其實我早有謀劃的。在吳嶺村的村民代表大會上,我拿著擬好的倡議書,告訴大家:“辦好愛心午餐需要更多的力量參與,大家通過家里的微信群、朋友圈,把我們這份倡議書給傳播出去,讓更多人來幫襯我們的‘鄰里守望堂’!”
倡議書得到了廣大鄉賢和年輕人們的響應,紛紛捐款捐物,很快籌集到了50多萬元。我們用這筆錢成立“近鄰守望”基金,保障“鄰里守望堂”的運轉。
2019年中秋節,第一場“愛心午餐”熱熱鬧鬧地辦了起來。一碗碗熱騰騰的咸飯、紅燒肉、紫菜湯端到了老人們的桌上。“吃大鍋飯的感覺又回來了,我們一群老頭老太也能干‘大’事。”村里吳美鈔老人一邊豎著大指,一邊熱情地招呼我入座。
老人們滿足的笑容讓我更加明白一名基層“扶貧人”的價值:我們的辛苦指數就是群眾的幸福指數。
吳嶺村60周歲以上老人享用“免費午餐”
再后來,我借著“文化進鄉村”,發動村里的老黨員、鄉村教師,義務教老人書法、繪畫、南音等,讓這群老頭老太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老人在鄉村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書法、繪畫等文娛活動
村里留守的老人們既要“學習、娛樂”,又要忙著“鄰里守望堂”的日常運轉,忙碌使他們不再孤單,更激發起這群“老頭老太”參與全村扶貧工作的熱情:村里貧困群眾有事,老人們自發去幫忙,尤其是獨居老人的生病時,他們主動送醫送藥;自發幫忙村委會調解矛盾……
“小吳,紀東書記安排科技特派員給咱指導蔬菜種植,你跟我們一起去學學!”“鄰里守望堂”的老人們幾次來到吳木火家中,催促他參加培訓。
吳木火是村里的貧困戶,雖幾經幫扶,但沒找準脫貧關鍵,漸漸地對脫貧失去信心,破罐破摔過上了“靠跟要”的日子。
在老人們的催促下和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吳木火決定將自家廢棄菜園利用起來。不久,第一把帶著“脫貧希望”的長豆種子撒向了菜園的各個角落……
功夫不負有心人,曾經不起眼的土地收獲了滿滿的長豆。吳木火的日子越過越好,他說:“村里老人們給了我告別‘懶日子’的動力,脫貧培訓給了我走出貧困的能力!”
林紀東(右)到貧困戶吳木火家中長豆園走訪
吳嶺村鄰里守望居家養老模式已經在全縣推廣,還成為全國樂齡陪伴的典型案例。現在,我再到吳嶺村,都會到“鄰里守望堂”去聽聽老人們的笑聲、到田間去看看那些忙著種植果蔬的群眾、到產業園里去摸摸掛在枝頭的碩果……
看著這群忙忙碌碌老頭老太和群眾們,我越發覺得他們是脫貧攻堅道路上最可愛的人......
口述:林紀東(永春縣湖洋鎮黨委書記)
整理:周煬煬 黃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