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蕎花紅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0-12-22 10:36

秋風像一把撐開的傘,將天頂得老高,露出瓦藍瓦藍的本色,云白得像雪染過一樣,沒有一絲雜質。高原在奔跑,砍頭柳在起舞,一切都在天高地闊中展示出生命的奇跡,讓人不由得想高歌。

這是一塊處在黃土高原與沙漠夾縫中的土地,貧瘠、干旱、荒蕪……就在我憂心這里的人如何生存時,那耀眼的色彩便出現了。那花色如浸染了大地一般,任意流淌,便成了漫山遍野,成了萬畝花海,綻放出誘人的芳香。

在這寸草不生的地方竟有如此景色。這是什么花?朋友答,蕎花,就是蕎麥的花。我只知道,蕎面黝黑,寬腸舒胃,卻不知它的花生得如此艷麗。

蕎麥因其“莖弱而翹然,磨面如麥”故得名,素有“百谷之王”稱號。蕎麥受旱耐瘠薄,適應性強,生長期短,早在2000多年前便被世人所認知。雖然蕎麥歷史悠久,但最好的蕎麥在陜北,蕎花開在陜北三邊,其中以定邊縣蕎麥最佳,所以定邊被稱為“蕎麥之鄉”。

定邊的蕎麥種植面積超過50萬畝,它不僅喂養著這片土地上的人,還用它的花兒裝扮著這片土地。隨著“紅花蕎麥節”的開啟,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從大江南北齊聚定邊。他們成群結隊,摩肩接踵地擁向田間小埂,鄉野地頭,一路大呼小叫,歡快得像孩子。跟隨著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我走進了蕎鄉。

遠望那些花兒,紅的、白的、粉的,一團團,一簇簇,挨挨擠擠,盡情展示著自己的身姿。那些花如一河水,恣意流淌,漫無涯際。又像一條條彩帶,逶迤蜿蜒,任意舒展。若有風來,便隨風搖曳,翻滾出彩色的浪花,滌蕩出層層漣漪,美不勝收。那四溢的花香,猶如掀開蓋的陳年老酒,讓我們不由得深呼吸。難怪夜不能寐的白居易吟出了“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喜不自禁的陸游誦出了“城南城北如鋪雪,原野家家種蕎麥”,那是發自肺腑的贊嘆。

相比隨處可見的白蕎,定邊最稀罕的還是那些原產物種紅蕎。它們紅得火辣,紅得熱烈,紅得奔放。直到走近,我才發現,那驚艷于沙土之上的紅蕎并不起眼。花呈傘狀,大小如硬幣。但就是這不打眼的花兒,卻能從5月一直開到9月,每一株可開花2000多朵。雖然花很盛,但結實率僅10%左右。即使這樣,只要有一粒種子,蕎麥就可以在貧瘠的沙土地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也許因為一種力量的感召,曾經荒涼的土地變了樣。你看,那站滿山脊的白色風力發電機呼呼轉著,那坡臺溝壑上的紅色抽油機一刻不閑地敲打著大地的心門,還有那夾雜在紅色花海里的金色向日葵、藍色胡麻花、白色土豆花……一幅五彩繽紛的圖畫自然天成。

身處花海,沉醉花香。我驚詫于這蕎花,又敬佩于這蕎花,它多像這片土地上的人,不計報酬只講奮斗,不怕勞苦只愿人間留香。(作者:秦延安 單位:陜西省水文局紀委)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