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速輝:守護困難群眾的“救命錢”
來源:福建省紀委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0-12-09 10:29

泉州市洛江區紀委監委于2016年研發啟用民生資金監管平臺。短短四年,平臺擁有393萬訪問量、55萬查詢量,紀檢監察機關從中發現問題線索34條,處理30余人。作為紀檢監察干部,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征程中,能立足本職,幫困難群眾守住“救命錢”“保命錢”,我心中十分欣喜。

提起建設平臺的初衷,還得從2011年我擔任區財政局紀檢組組長說起,當時,民生資金監管是我們的工作重點。一次,我帶隊到河市鎮市田村對“造福工程”扶貧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實地核查,發現主管部門干部不想揭短,并且由于鎮村干部在場,村民們不敢說實話,檢查效果大打折扣。面對民生資金量大、補助對象多的情況,監督檢查總是力不從心,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全面、不及時、不到位的問題。

不僅我們難,群眾要想監督也難。有些貧困戶因為文化程度低、身體條件差等原因,直接讓村干部代領代管低保金、助學金、醫療救助金等補助款,每次錢發沒發、發多少,他們無從知曉,只能聽信村干部的“一面之詞”。這種信息不對稱的癥結,讓一些村干部鉆空子,用手中權力截留、擠占、套取民生資金,損害了群眾的切身利益。


林速輝(左)入戶教群眾使用民生資金手機微信平臺查詢低保資金情況

但我深知民生資金監管的重要性,它的補助對象大部分是弱勢群眾,他們必須受到保護。所以我一直想著,民生資金要如何更有效地監管?

我經常網上搜索,看看其他地方有沒有好的做法。2016年年初的一條報道吸引了我,某地開發在線監管平臺,對區域民生資金流向全程管控,成效明顯。當時我們區紀委正在抓一項重點工作——整治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區紀委領導便讓我們去實地考察。回來后,我們調研了三個月,反復摸索,在其基礎上,結合我們區的特點,設計一個全新的平臺。

起初,配合平臺建設的職能部門抱怨工作量太大,擔心辛辛苦苦白用功,最后剩下“半拉子”工程。區紀委多次召開協調會,推動部門一起配合。我和同事也經常去走訪,跟民政、農水、教育、住建等主要涉農部門,把利害關系說清楚,終于在三個月后,平臺建成了。


林速輝(左三)在羅溪鎮柏山村入戶核查民生資金監管平臺的異常信息

有了民生資金監管平臺,猶如給貧困戶送上一臺惠民政策“自動問答機”。區農水局、教育局、民政局等職能部門通過監管平臺上傳各類民生資金政策文件、資金撥付、發放明細等資料,并全程留痕。群眾只需在微信平臺動動手指,足不出戶就可以知道政策是什么,每一筆資金安排給誰。

平臺“曬”補助對象,群眾還能幫忙監督。低保戶條件符不符合,本村人最有發言權。誰在外收入高,誰買房買車,村里人都清楚。這樣便發揮群眾監督的力量。區紀委先后印了近一萬份宣傳冊,進村入戶教群眾使用平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發動他們幫忙監管。

平臺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后臺監督。數據庫能智能化進行資金追蹤、監管聯動、狀態監測、異常監察、自動預警,堪稱我們的得力助手。


洛江區紀檢監察干部到羅溪鎮柏山村核查民生資金監管平臺的異常信息

2016年平臺剛建好,將幾萬條的數據進行比對,隨后100多條預警信息跳出來。其中,人員重復的信息,預警可能存在多頭領補助的情況;資金發放流程不完整的信息,提醒可能存在截留;超過學齡范圍的信息,提示助學補助可能超期發放……

當時我和區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小郭,雖然面對的是100多條信息,但卻感覺干勁十足,“手中有料”,不擔心被貪占補助款的人員忽悠,也讓核查更加精準,更有針對性。我們一鼓作氣,進村入戶全部掃了一遍。

記得有一條低保戶信息提示,關聯的直屬親人已經工作,疑似低保戶不符合資格。我和小郭實地走訪了解一番,發現她家房子是三層半“小洋樓”,裝修豪華,兩個兒子做生意,外面各自購買商品房,有三四輛車。這樣的條件,老媽居然領著低保金。


洛江區紀檢監察干部借助電子平臺收集有關問題

逐一核實過程中,我們總共收集了20多條違規發放低保金問題線索,查處了一批違規違紀的村干部。因為涉事面大,問題集中,區紀委還啟動了追責問責,一時間全區形成強烈的震懾。

打鐵要趁熱,平臺的監督觸角還在不斷延伸。為了防止優親厚友,區紀委組織收集村干部家屬的身份信息,導入平臺“跑一跑”;為了防止不符合資格人員占用民生資金,區紀委協調公安機關調取近年來全區死亡名單,也導入平臺“跑一跑”……村干部把岳父岳母納入低保的,把哥哥納入低保的,都被處理了。違規領取款項被追回。

今年4月底,河市鎮白洋村一位村民打來感謝電話,她的一筆四萬多的房屋改造補助款因為工作人員將其名字寫錯而遭銀行退回,如果不是平臺提供查詢,她那筆在賬上“躺了”兩年的補助款真不知道如何找回。

現在,平臺已將全區17個相關職能單位、102個項目民生資金全部納入監管,現在平臺監督范圍囊括100多項資金,監督資金量近2億元。因為平臺是公開并隨時監督的,每一筆資金都是留痕可查的,所以那些私自牟利的念頭被斬斷,干部入戶核實補助資格做到了100%。


洛江區紀檢監察干部運用“五個必”工作法到橋南社區五保戶家中走訪

2019年1月,我轉任區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繼續拓展平臺的功能。我們新增民生工程監管系統,在工程項目申報、審核審批、資金撥付各環節設置監測點。泉州市開展扶貧領域交叉巡察,我們運用“平臺+巡察”,將平臺預警信息提供給巡察組,增強了發現問題的精準度。

回顧這些年建設平臺的點點滴滴,我心中感慨萬千,民生資金十分珍貴,每一筆都關系著困難群眾的切身利益,一分一毫都要用到刀刃上,任何一點跑冒滴漏,我們是一定要查,一定要堵上漏洞的。

現在我經常進村入戶,到小店鋪、雜貨鋪等地方跟大家閑聊,村里人現在看到我都很熱情,招呼我說“那個做好事的人又來了”。群眾的熱情讓我很開心。

口述:林速輝(泉州市洛江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二級主任科員)  

整理:陳曦妮 、吳朝燁


  供稿 | 泉州市紀委監委、洛江區紀委監委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