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規范程序保障精準問責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0-11-18 09:40

從紀理和法理的角度講,程序是從事紀律和法律行為、作出紀律決定和法律決定的過程、方式和關系。沒有程序正義,就沒有實體正義。嚴格按照程序,依規依紀依法嚴肅問責、規范問責、精準問責、慎重問責,是做好問責工作的重要保證。規范問責程序,應當突出以下要求。

嚴格履行問責審批程序。問責的啟動、調查、決定作出等都必須履行相應審批程序和權限。啟動問責程序,必須經本單位主要負責人審批,其中,紀委、黨的工作機關對同級黨委直接領導的黨組織及其主要負責人啟動問責調查,應當報同級黨委主要負責人批準。開展問責調查,必須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對重大事項、重要問題必須及時請示報告,既要報告結果也要報告過程。作出問責決定,對同級黨委直接領導的黨組織、管理的領導干部,紀委、黨的工作機關必須報經同級黨委或者其主要負責人批準,才能作出相應的問責決定。通過嚴格審批程序,強化黨委對問責工作的領導,加強黨委對紀委、黨的工作機關問責工作的審核把關,解決問責不力和問責泛化、簡單化等問題。

規范細化問責程序。牢固樹立紀法意識、程序意識、證據意識,注重程序的功能分化和角色分派,壓縮問責的任意空間。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紀律法律為準繩,嚴格依規依紀依法收集、固定、審查判斷擬問責對象的供述和辯解、證人證言、物證、書證等證據材料,查清擬問責的事故、事件、事項的性質、發生原因、危害后果等。開展談話、使用措施、收集證據等各項工作都必須嚴格按照法定權限、規則和程序開展,保障問責權正確行使。

嚴格貫徹民主集中制。調查工作結束后,調查組應當集體討論,把握大勢、集思廣益,形成問責處理意見,不允許任何個人或者少數人擅自決定和批準。調查組要集體分析調查報告、管理報告、技術鑒定報告、鑒定結論等調查情況,分析查找問題發生原因,梳理責任鏈條、劃分責任范圍。推動問責精準化,堅持錯責相當、懲教結合、處理平衡,把握好政策要求,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提出集體處理意見。

注重問責程序公開。公開是正當程序的運行方式。問責應當注重過程、信息、理由和結果的公開。問責調查形成的事實材料要與調查對象見面,這既是問責調查中的重要公開程序,也是對擬問責對象權利的保護。對黨組織問責的,應當向該黨組織宣布并督促執行;對黨的領導干部問責的,應當向該領導干部及其所在黨組織宣布并督促執行。這體現了公開的要求,也有利于發揮警示作用,喚醒責任意識。(王希鵬,本文刊登于《中國紀檢監察報》2020年9月17日理論周刊第6版)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