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體資產資源處理、村級物資采購、小型工程建設等都屬于村級重點事務,必須按照小微權力運行流程圖來操作……”日前,在福建省惠安縣螺陽鎮后田村的“榕樹下講堂”上,鎮紀委書記郭江陽正在對村級事務“小微權力清單”逐類逐項進行講解。
為防止小權力滋生大腐敗,惠安縣紀委監委從源頭上出發,聚焦村級小微權力,聯合相關職能部門梳理村級事務的規范流程和廉政風險點,編制《惠安縣村級事務小微權力清單及流程規范指導目錄》,將農村“三資”管理、工程建設和保障救助等日常運行頻繁、利害關系較大的權力事項,細化為7大類34個具體事項,讓村級事務小微權力清單化,清單運行流程化。
“村級物資、服務采購流程標準不一,想監督也不知道從何下手,這個‘模板’就像工作手冊一樣,讓我們開展監督更有針對性了……”聽完講解,后田村紀檢委員廖錦花頗有收獲。
在此基礎上,惠安縣紀委監委又著重就村干部村務管理行為規范進行明確,制定《惠安縣村級組織及村干部履職行為負面清單》,提出3方面34個注意事項,為村干部履職劃紅線立規矩。
“村干部有哪些事情不能做,負面清單中規定得很具體。這給大家戴上了‘緊箍’,也加上了‘安全閥’?!被莅部h螺城鎮新霞社區一名村干部深有感觸。
正反清單制定出來,能否執行到位是關鍵。如何做實做細“小微權力”監督?該縣紀委監委通過打通“鎮紀檢專干+村級紀檢委員+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鏈,實施線上線下同步監督,織密小微權力監督網,推動破解村級監督難題。
針對轄區出海漁民眾多,漁民無法及時知曉村務動態情況實際,小岞鎮紀委按照“一村一群,一戶一人”模式,推廣建立村務監督微信群,群成員包括鎮村干部、村兩委成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黨員代表等,每月及時發布村務公開事項,打造“指尖”監督平臺。
“現在掃二維碼,就能知道怎么找村里辦事,村集體資金花在哪,發現問題還能一鍵舉報……”紫山鎮官溪村的村務公開項目剛一張貼出來,村紀檢委員便在公開欄邊向村民介紹如何通過手機掃碼了解相關情況。除了推行“碼上知”“碼上督”,紫山鎮還通過運用“互聯網+小微權力”監督模式,在“紫山鎮人民政府”官方微信小程序中嵌入“監督e平臺”模塊,涵蓋村級事務“小微權力”流程圖、村級財務流水賬公開、監督舉報、廉政教育、福建扶貧惠民資金網等欄目,讓小微權力“曬在陽光下”。
東橋鎮則是在規范村集體“三資”監督上下功夫,聚焦薄弱環節,開發了“三資”監管DCMA系統,在泉州市首創村級工程項目立項招標備案網上申報,為全面推動農村“三資”監管規范化、常態化提供權威、可靠的數據支撐。
“小微權力清單化讓基層監督更加精準。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動完善基層小微權力制約監督機制,探索小微權力清單化監督新方法,嚴查基層‘微腐敗’,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惠安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惠安縣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