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鵑
不增加人員編制、不改變隸屬關系、不削減鄉鎮紀委職能,以3至4個鄉鎮為單元劃分協作區,全市13個縣(市、區)149個鄉鎮共劃分協作區44個,這是山西省運城市紀委監委探索鄉鎮紀檢監察工作協作區、提高基層監督能力的探索嘗試。開展協作區建設以來,今年1-9月,44個協作區處置問題線索、立案數、黨紀政務處分人數同比均有增長。實踐證明,整合監督力量,提升基層紀檢監察機關監督能力,有利于推動構建全面覆蓋、層層聯動、運行順暢的基層監督體系。
基層是全部工作的基礎和關鍵。村居、社區作為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國家治理體系中的最小單元,受限于力量薄弱、經驗不足、能力欠缺等,往往容易成為監督的薄弱環節。從實踐情況看,有的基層紀檢監察機關職責泛化、監督不到位,有的專業基礎薄弱、實務操作能力不強,有的長期“無案件”、案子不會辦,有的工作標準不統一、效率低。堅持問題導向,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工作報告指出,要在更大范圍整合運用監督力量,提升基層紀檢監察機關監督能力。
提升“最后一公里”監督效能,前提就是要配齊配強監督力量。整合運用監督力量并非簡單的力量集中、力量疊加,而是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做到力量優化配置、職能優勢互補、機制優勝劣汰,推動基層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執紀執法走深走實。北京市石景山區在社區中選聘兼職監察信息員,在不增加機構和人員編制的前提下,補齊社區監督短板,解決了“誰來監督”的問題,探索出上下聯動、專群結合的監督路徑;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將12個鄉鎮劃分為4個辦案協作區,每個協作區建立骨干人才庫,前三種形態案件均由協作區辦理,確保群眾反映問題得到快速解決。針對能力不足、經驗欠缺等問題,石景山區紀委監委監督檢查室人員發揮自身財務會計專業優勢,指導街道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將街道物資賬目與財務支出憑證、各社區物資賬目進行比對,提高精準發現問題的能力。浙江省杭州市紀委監委出臺《鄉鎮(街道)紀檢監察組織履職規范化指導手冊》,既把監督檢查等各個環節情景化呈現,又以模擬案卷系統歸納全流程辦理模板。既探索案例教學,同時也在紀檢監察工作實踐中積累經驗、增強本領。
提升“最后一公里”監督效能,要注重創新方式方法。高質量監督的關鍵在于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推動“最后一公里”監督從有形到有效,就要圍繞基層主要權力和廉政風險點,在創新監督方式、監督機制上做文章。實踐中,有的嘗試信息化監督平臺建設,使監督工作更有針對性、更具精準度。比如,江蘇推動建立的“陽光扶貧”監管系統就精準發現了一起黨員干部違規獲得危房改造款的問題線索。有的通過交叉監督破解基層“人情關”,比如安徽推進基層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相鄰鄉鎮(街道)設立紀檢監察協作區,推動協作區內部、協作區之間交叉監督,完善紀巡聯動、日常監督聯動、執紀審查聯動機制,以往容易被鄉鎮、村“內部消化”“降格處理”的問題隨之浮出水面。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一線、向群眾身邊延伸,織牢織密基層監督網是重要抓手。整合監督力量,提升基層紀檢監察機關監督能力,補齊基層監督短板,把精準監督向基層拓展,把規范權力運行向基層做實,把正風肅紀反腐向基層深化,讓基層干部感受到監督就在身邊,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讓群眾感受到紀檢監察就在身邊,正風反腐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