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每一粒糧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0-10-20 09:21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志勇

金秋時節,稻谷飄香,我們迎來了又一個世界糧食日。為了紀念這個日子,各地舉行了一系列活動,提醒人們豐年不忘災年,增產不忘節約,消費不能浪費。

世界糧食日,設立的初衷在于倡導愛糧、節糧的意識,喚起全世界對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重視。今年的世界糧食日,在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下,更加引人關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說,新冠疫情大流行凸顯了世界糧食系統的脆弱性,世界有足夠糧食養活所有人,但仍有6.9億人挨餓,30億人負擔不起健康飲食。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則表示,糧食損失和浪費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巨大挑戰”。今年世界糧食日將主題確定為“齊成長、同繁榮、共持續。行動造就未來”,就是呼吁全球各國團結一致,克服疫情影響,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提高糧食系統的可持續性和沖擊抵御力。

糧食安全重如山。保障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手里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珍惜糧食,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顯得尤為重要。今年,我們國家克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長江流域嚴重洪澇災害等不利影響,夏糧產量創歷史新高,早稻實現增產。據農業農村部最新消息,目前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有望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水平。來之不易的豐收,使我們牢牢穩住糧食安全這塊壓艙石,農業根基穩,發展底氣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越是豐收越不能忽視糧食的極端重要性,越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告誡,“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要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應該看到,雖然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已連續多年超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但是糧食損失和浪費嚴重。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計,我國每年僅在糧食存儲、運輸和加工等環節造成的損失就在700億斤以上。再大的家底也抵不住浪費的侵蝕。必須繃緊糧食節約這根弦,制定實施更有力的舉措,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推動實現節用裕民、節儉興國。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目前,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已將“糧食安全保障法”列為一類立法項目,反對浪費、倡導節約等內容,將在法律中有所體現。同時,不少餐廳酒店針對餐飲浪費現象主動出招,全社會正在加快形成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良好氛圍。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每一粒糧食都是大自然的恩賜,都凝結著耕種者的汗水。崇尚節儉、珍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珍惜每一餐飯,節約每一粒糧,把勤儉節約落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每個細節,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為深入人心的價值取向,我們一定能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