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焦裕祿的親勁韌勁拼勁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0-09-09 09:53

  8月16日是焦裕祿同志誕辰98周年紀念日。58年前的蘭考,內澇、風沙、鹽堿“三害”肆虐,糧食產量降到歷史最低水平。焦裕祿臨危受命來到蘭考,他立下“拼上老命大干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的誓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方位和時代背景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但無論時代發展到哪一步,焦裕祿精神永遠不會過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在當前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要把焦裕祿精神作為一面鏡子,學習弘揚焦裕祿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干事業的那股拼勁,持之以恒端正黨風,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弘揚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樹牢宗旨意識,站穩人民立場。焦裕祿到蘭考上任前,黨組織與他談話時就說明,蘭考是一個最窮的縣,一個最困難的縣,要他在思想上做好經受最嚴峻考驗的準備。焦裕祿向組織表態說: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煉人,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決不離開這里。直到生命最后時刻,焦裕祿說的是“我沒有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想的還是蘭考人民,還是治“三害”,他把黨的囑托看得比生命還重。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紀檢監察機關和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要以焦裕祿為榜樣,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履職盡責,緊緊扭住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深入治理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集中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回應人民群眾關切,維護人民群眾利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弘揚焦裕祿凡事探求就里、“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治理“三害”的過程,就是撲下身子、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過程。上任第二天,他就深入災情嚴重的城關區調研。在蘭考的475天,他靠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對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中的120多個進行走訪和蹲點調研,從不搞空洞無用的形式主義和花架子。紀檢監察干部弘揚焦裕祿精神,就要緊盯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堅決整治不敬畏、不在乎、空泛表態、應景造勢,不作為、慢作為、假作為問題,著力解決困擾基層的文山會海、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等突出問題。嚴肅查處發生在三大攻堅戰等重點領域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糾正簡單機械、“一刀切”、層層加碼式落實決策部署的行為,督促黨員干部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弘揚焦裕祿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糾正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焦裕祿到蘭考后,一位負責財政的縣領導提議把辦公室裝修一下,順便換一下辦公桌椅,焦裕祿表示反對,他反問:“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嗎?災區面貌還沒有改變,還大量吃國家的統銷糧,群眾生活很困難,富麗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連想也很危險。”紀檢監察機關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作風建設關鍵是要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要求,把“三不”一體推進理念貫穿于作風整治全過程,盯緊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及背后隱形變異的各類問題,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把糾“四風”與樹新風并舉,營造風清氣正、昂揚向上的社會氛圍,推動作風建設向縱深發展。

  弘揚焦裕祿“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斗精神,做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戰士。為掌握風沙、水害規律,風沙最大的時候,焦裕祿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傾盆的時候,他帶頭冒雨涉水,觀看洪水流勢和變化,始終保持共產黨人不畏艱難、戰天斗地的氣魄。紀檢監察干部要像焦裕祿那樣迎難而上,敢于善于斗爭。把“嚴”的主基調貫穿工作始終,堅決與腐敗行為作斗爭,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持續高壓反腐。堅決和黑惡勢力及其背后的腐敗行為和“保護傘”作斗爭,嚴肅查處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助長黑惡勢力坐大成勢、干預和阻撓案件調查處理等問題,嚴肅查處“村霸”、宗族惡勢力和黃賭毒背后的“保護傘”,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盧志軍 作者系河南省開封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本文刊登于《中國紀檢監察報》2020年8月13日理論周刊第7版)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