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暖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0-09-09 09:27

  我行走在村中的小路上,看耀眼的陽光自頭頂傾瀉下來,看路旁潔白的梔子花迎風搖曳,看嚶嚶嗡嗡的蜜蜂鉆進金黃的花蕊。一群散學歸家的兒童奔跑著,咯咯地笑著,越過我,又回過頭來,齊聲叫:“阿姨。”我一一分辨著那些裹著花花綠綠衣裳的,都是誰家的娃。然后,笑肌被一種融融的暖意牽引,上揚。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我與江西瑞金瑞林鎮元田村結緣已有五年。作為一名扶貧干部,在這個瑞金最偏遠鄉鎮的村子里,我將自身糅進一個村莊的命運中,也因此收獲了一段豐厚而溫暖的人生。

  走在元田村的小徑上,我忽然被一聲鄉音十足、清脆悠長的叫聲止住步子。憑直覺,我便可以斷定她是謝光法的妻子。

  果然不出所料,她挑著水桶,快速地躍過來。近至跟前,她騰出一只手拉住了我:“走,到我家去食碗擂茶。”這個質樸得像一根鐵線草的女人,連客氣一些的稱呼也沒有學會。但是我知道,她的熱情是從肺腑里涌流出來的。

  謝光法夫妻是幸運的。膝下三個子女,個個在學習上如魚得水。天賦加勤奮,使他們成為全鎮的學習尖子。村子里,不知有多少人羨慕著他們,以之為榜樣教育著自己的孩子。

  然而他們夫妻又是不幸的。五年前,謝光法罹患眼疾,幾近失明,多方求醫,都不能診斷病因。積蓄全部花光,還欠著一屁股債。長期的操勞,妻子亦百病纏身,卻從不肯去看醫生,時不時買些便宜的藥物緩解疼痛。謝光法原來有著泥水工的手藝,他將許多人的家裝修得敞亮潔白,卻唯獨沒有錢讓自己的家變亮堂。他們的屋子,只建了一層,里里外外紅磚裸露,連石灰都沒有抹過。

  于他們,日子可以清苦,病痛可以忍受,唯獨孩子的學費,一刻也不能拖延。每次看到他們日漸衰老的臉龐,我都感到壓抑、疼痛,和一種無法釋懷的沉重。

  我試著聯系上了幾家長期進行助學活動的企業,并與校方取得聯系,為他們爭取免除了一些費用。后來,我和幾個企業負責人,又一次踏進謝光法那個簡陋的家。一碗擂茶過后,企業負責人從包里掏出一沓錢,塞進謝光法粗糙的大手中。我看見他那并不明亮的眼睛眨動著,早已泛紅,有淚水在眼眶里打轉轉。

  此后有許多次,他們見到我,都喜歡緊緊地握住我的手,絮絮叨叨地說上一遍又一遍的感謝。我忽然想起剛剛進村的時候,我去他們家走訪,女人用懷疑的目光看著我,問:“你這是做什么啊?”我解釋給她聽,她冷冷地接上一句:“精準扶貧?多半是糊弄人的吧?”而今,她僵硬的語調變得柔和、熱情洋溢。想必,她心里已經揣上了這份溫暖。

  每次來到新角小組,我都要踏進謝光鈿的小店里,聽他嘮叨幾句。年過六旬的他瘸著一條腿,在柜臺前忙碌,為進店購物的村民們取著各種商品。不熟悉的人,很難發現他那看似健全的身體,藏著一條假肢。

  前年春天,他抬起硬邦邦的一條腿告訴我,這條假腿安裝在他身上已經十多年,早已超過了服役期限。可是眼下,他卻沒有錢可以更換。他的兒子,也是一個殘疾人,一直沒有娶到老婆。老夫妻誰也指靠不上,只有時常淚眼相對。我想起殘聯的諸多助殘項目,一番詳細咨詢后,確定謝光鈿可以免費更換假肢。幾天后,他拖著新換的假肢給我看,臉上有著孩子般的興奮。

  我喜歡繞著村莊信步而行。前面的山坡下,是已經竣工投入使用的元田小學新校園:高大的門面,寬闊的操場,明亮的教室,校園前面,是潺潺流過的小溪,還有郁郁蔥蔥的綠樹。元田村的孩子們,徹底告別了沒有操場的校園,漏風漏雨的舊校舍。這里,還有一個大食堂,那些徒步跋涉十幾里山路的孩子,可以在學校吃上熱乎乎的飯菜,省去了迢迢的往返之途。

  如果繼續行走,還可以看見下屋小組的土坯房集中改造點上,體育設施安裝起來了,一個開闊的休閑場所建設得和城市沒有多大區別。把目光投向遠處,可見兩條用水泥紅磚重新修葺的水渠,繞著村莊蜿蜒而過。從此,全村人不再為灌溉與浣洗之事犯愁。那邊,通往石壁下小組的河面上,架起了一座鋼筋水泥大橋,村民們蹚水過河的日子終于徹底結束。我忽然想起前些年,為這座橋的順利建成,扶貧干部老梁飽含深情寫下一篇《夢里康橋》。是啊,你,我,他,還有很多人,都是這個時代的筑夢者。當更多人的夢想一朝成為現實,我們的內心,甚至比置身于夢想圖景中的人更加幸福,更加溫暖。

  寒來暑往,我看著落葉在寒風中輕盈地舞蹈,看著春草在村莊里放肆地綠,總有一種暖,載著希望,自心底升騰。時間就這樣不停息地澆灌著四季,澆灌著一個村莊的春華秋實,也澆灌著贛南這一段特別的歷史。日子終將遠去,而某種隱匿的精神會扎下根來,以蓬勃的姿態生長,飛揚,奔赴遼闊的遠景。(朝顏 作者單位:江西省瑞金市紀委監委)

【責任編輯:蔡奇凡】